多活動曬太陽 秋愁莫上心頭
【元氣周報/記者鄭筑羚報導】
秋末冬初天氣逐漸轉涼,陰霾天氣、連綿細雨,不少人的情緒受到影響,總覺得提不起勁。
日照變短了 心情好陰鬱
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吳靜雯表示,人的情緒會受到天氣影響,特別是日照較短的秋冬,心情會較為低落,這種情形在高緯度的國家特別明顯。
台灣日照時間雖不像高緯度國家變化劇烈,但秋冬換季時又濕又冷的天氣也可能為民眾帶來憂鬱心情,她建議民眾除了維持規律作息、多接觸陽光,也可從事一些輕鬆的伸展運動幫助舒緩心情。
季節性障礙 不同於憂鬱
吳靜雯說,日照較短的秋冬常常讓人情緒低落,情況嚴重就會造成憂鬱,這是因人體沒有接觸足夠的自然陽光,而出現「季節性情緒障礙」。
這類患者不像憂鬱症患者會失眠、喪失食欲,反而會嗜吃、嗜睡,或是不想出門、拒絕社交、退縮逃避等。吳靜雯提醒民眾,如上述情況持續兩周,且影響平日作息,建議應至醫院向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諮詢。
多吃全穀類 香蕉與瓜果
情緒不穩的人,可透過飲食來改善,像是多攝取全穀類的糙米、燕麥與紅豆等,多攝取香蕉或是瓜果類,這些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會刺激大腦製造血清素,有效穩定情緒。
多食深海魚 拒甜食誘惑
秋刀魚、鮭魚等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油,能紓解壓力,避免憂鬱情緒。此外,由於「季節性情緒障礙」會讓人對甜食沒有抵抗力,這類患者應盡量避免攝取糖分過高、會使人發胖的甜食與碳酸飲料。
藉喝酒助睡 易造成淺眠
吳靜雯說,有人會藉由喝酒來驅寒取暖,或是放鬆情緒幫助入眠,酒精雖會讓人入睡,但也會造成淺眠狀況,反無法獲得充分的休息。
除了藉由飲食來穩定情緒,簡易的運動也能提高體內血清素濃度,幫助民眾維持情緒和緩,運動過程中不必刻意設定目標,也不需挑戰激烈的運動,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在過程中獲得樂趣,讓心情放鬆。例如瑜伽、伸展操或是每天快走30分鐘,讓身體流流汗,保持陽光般的好心情。
愉快地運動 出外曬太陽
亞東醫院物理治療師林瓊芳說,現代人窩在室內讀書、工作,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肌肉緊張又緊繃,到了秋冬天氣變冷,身體不適變得明顯,這時候除了應該多外出接觸陽光,她建議民眾可以利用3-5分鐘的時間,做一些簡單和緩的伸展運動來調適、紓解壓力,放鬆緊繃肌肉,減少身體上的不舒服,心情也會跟著舒緩。
※延伸閱讀》
‧多活動曬太陽 秋愁莫上心頭
‧中醫解愁/冬令進補未到 不如養肺潤燥
‧天冷小補 來帖薑棗雞湯
‧秋冷啾啾啾 咳不停/勿用嘴呼吸 易刺激喉嚨、氣管
‧預防冬季癢2部曲 你應該…
‧遠離秋燥 來帖百合沙參滋陰
‧中醫緩秋疾/按摩迎香穴 沒事早點睡
‧缺油水鬧乾荒 小心冬季癢
‧護臉123/清爽凝膠退位 滋潤乳霜上場
‧秋天的養生湯水/雙蓮百合飲DIY
‧秋天的養生湯水/鳳梨排骨湯DIY
‧秋天的養生湯水/洋蔘蜜梨茶DIY
‧秋天的養生湯水/荸薺昆布湯DIY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一隨報附贈,24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6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太魯閣號出軌/抹不去的傷痛如何平復?職能治療師以4件事助照顧者釋放壓力
擲出觸身球引發心理陰影 運動心理學助投手重返球場
嘉南療養院推出「心理演劇」 患者角色扮演治療效果佳
北市調查 逾8成國高中生睡不夠 恐易憂鬱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
整天看災害報導 一般民眾也恐引發創傷反應
太魯閣號事故傷亡慘重 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做3件事
家有考生倒數衝刺壓力大 醫師籲:小心考前症候群上身
改善失眠 先從生活型態開始建立睡前習慣
白皮書出爐 亞太六國重度憂鬱症 高於全球
醫病天地/憂染疫罹患焦慮症 55歲女穿雨衣就診
憂心染疫 55歲女罹患焦慮症穿雨衣就診
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不正常和發瘋其實差遠了
感情、人際挫折 難跨過的坎
微笑憂鬱…IG隱晦貼文 求救訊息勿輕忽
社群假象…臉書5千好友 班上卻是邊緣人
鬱卒少年 社群世界變競技場
收假超憂鬱? 試試7招恢復精神擺脫「收假症候群」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翻書、上課突睡著 小心猝睡症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翻開書本就睡著 小心「這疾病」上身
開工不想上班?上班無心? 快比對你是不是也有「收假症候群」
當愛等於傷害,「性虐待」患者的自白與治療!
關係裡的拒絕:學會表達「我不要」,拒絕情緒勒索!
他病了,只是你看不出來! 一位孩童病患備受「窺視症」之困擾的內心世界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婦人腰痠背痛到不行才揪出骨鬆病因 花5年救回骨質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孫愛用3C不聽勸 醫師:長輩這樣做、孫近視度數愈低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婦人吃素雞塊噎到昏厥 幸好隔壁就是醫院救回一命
春天最容易胃食道逆流!醫揭「火燒心」地雷:吃太飽、吃太快都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