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周宗禎/永康報導】
88水患後,台南縣市出現「創傷後症候群」災民不多,反而屢有「非災民」因太過「憂國憂民」,誤以為「腦神經衰弱」或「自律神經失調」,吃遍各種成藥,或看過心臟、腸胃、耳鼻喉科都無效。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謝光煬昨天表示,許多身體症狀都因焦慮引起,雖有水患災民因焦慮就醫,但多數就醫的不是災民,而是看了電視廣播報紙報導災情,情緒大受影響出現坐立難安、與心悸胸悶頭痛失眠等各種焦慮症狀。
謝光煬指出,病患多因生活工作壓力太大,又相信坊間「腦神經衰弱」或「自律神經失調」說法,誤以為生理疾病一直治不好,常四處求醫、做很多不必要檢驗都找不出原因,最後到精神科才知是焦慮引起,精神科有多種有效療法,民眾不要諱疾忌醫。
他說,焦慮者常感到緊張、擔憂、恐慌,坐立難安、煩躁易怒、無法專注,常心悸胸悶、頭痛暈眩、顫抖冒汗、喘不過氣、腸胃不適、肌肉緊繃、疲倦乏力、失眠。焦慮病因多,但精神科醫師可找出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改善,身體不適便會逐漸緩解。
不想吃藥可採「認知行為治療」,療效不比藥物差,醫師協助患者培養紓壓方法,或以儀器輔助學習放鬆,覺察身體焦慮反應,藉靜坐、冥想、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等法紓解緊繃,就可緩和焦慮。
【2009/09/08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