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病就會好?醫師:憂鬱症的成因極其複雜
要解決這個疑惑,我們必須先了解憂鬱症的成因,其成因極其複雜,很少因為某一原因就引發憂鬱症,以下共有7點成因:
1.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比例失衡
尤其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比例極為重要。
2.藥物引起
很多人在治療其他疾病時,憂鬱症也隨之而來,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藥物都有可能是誘發憂鬱症的凶手。今年六月美國醫學期刊就發表了一份驚人的研究報告,報告內容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正在服用的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例如避孕藥,治療胃食道逆流的抗胃酸藥、高血壓藥、抗焦慮的安眠藥與一般止痛藥等,這些藥物都可能會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此期刊研究作者Mark Olfson教授受訪時也表示:「你服用的這些藥物越多,憂鬱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3.身體發炎
在長期感染和受傷的過程中,身體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它會造成神經傳導物質的改變,引發憂鬱。但很多人都會利用藥物,直接去調整神經傳導物質,卻忽略掉其實是身體發炎搞的鬼,就很像在家裡面燒火爐,覺得好熱好熱,於是跑去開冷氣,企圖降溫,但卻沒把火爐給關掉是一樣的意思。
4.荷爾蒙
如女性會在經期期間感到短暫的憂鬱,以及產後憂鬱、更年期憂鬱等,或者男性的睪固酮激素濃度過低,也會引發憂鬱,以上的狀況,吃再多憂鬱症的藥物也無法起作用。
5.吸收不良
吃得少、吸收不良的年長者,腸道容易開始產生壞菌,也會影響腦神經傳導物質,被壞菌挾持,而導致憂鬱症的產生。
6.基因
有研究指出,如果有憂鬱症家族病史的人比較容易罹患憂鬱症,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7.心理因素
高度壓力或創傷,如喪失親友等重大挫折會讓心靈備受煎熬,也容易有憂鬱症的傾向。
從上述的成因,我們可以理解到憂鬱症不單單是「心理上的疾病」,但治療藥物卻都著重於單項的調整,也難怪藥吃了一堆卻不見好轉,許多憂鬱症患者還深受藥品副作用之害,自己辛苦地與疾病對抗,殊不知是找錯了方向。所以必須徹底了解身體的各種問題,而後調整、治療,才有辦法對症下藥。
曾有一位患腎病症候群的30歲陳姓病人,長期服用類固醇,不但吃不下也嚴重失眠,痛苦不堪,尋求精神科治療也無法改善,後來求診於整合醫學,做了「解連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鈣衛蛋白」以及「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等的特殊檢查,發現他竟對「牛奶」嚴重過敏,他自己都不知道,喝牛奶會讓他過敏,導致腸道功能失序,身體內部慢性發炎,進而影響了腦部傳導物質的不平衡,病根找到了,於是開始進行飲食上的調整、搭配藥物的治療,逐漸恢復活力。
這正是憂鬱症「可怕又不可怕」的地方。雖成因複雜,但是前五項都能夠透過調整飲食等非藥物方法而改善,等於有逾七成的憂鬱症病人可以重拾健康的人生。我還記得病人離開診間時,問我:「醫師,我以後還能結婚生子嗎?」「當然可以啊!」我是這樣回他的。」找到身體哪裡出了trouble,憂鬱症便可不藥而癒。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
晚上總是睡不好?建立這些良好習慣助你一夜好眠
失眠別急著吃藥 行為治療助好睡
台灣孩子越來越不快樂 兒少生活滿意度再創新低
晚上失眠怎麼辦?美國睡眠醫學學會點名14個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讓你不再夜夜數綿羊
求職超過3個月沒著落陷憂鬱 專家3建議甩負面情緒
全台深夜狂搖震出焦慮感 醫師給5個字助心安
晚上容易醒,白天又更想睡?小心已中睡眠4大陷阱
做家事有益身心 醫研究:男性投入家務可降低自殺率
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怎麼辦?心理師3招解套:自我坦承是關鍵
捨不得丟別以為是念舊! 醫:「儲物症」應就醫治療
只要碰到乳房就覺得噁心、沮喪? 小心你是罹患「悲傷乳頭症候群」了
天寒竹縣再增2人猝逝 身心科患者多出2成
男友患「睡眠性愛症」讓她好困擾 半夜粗暴求歡隔天沒印象
產後憂鬱釀憾事 醫師建議家人分擔與陪伴就醫
曬恩愛看太多? 醫:情人節到來恐懼症患者增加
情緒勒索無所不在!家人、伴侶、老闆同事、同儕朋友,常見4族群你遇過幾種?慣老闆金句引熱議
求好眠?精神科醫:睡前少喝酒、抽菸、滑手機
明天開工睡不著怎麼辦?醫解析失眠問題的3大癥結
改善心理的不安 醫:把握今天好好過 過度假設只會引來恐慌
失眠怎麼辦?醫師教5種「晚安瑜伽」,讓你改善睡眠品質、睡得更香沉!
12個孩子中有6個患思覺失調症 一部解開遺傳祕辛的家庭調查史
連假9天有沒有賭上癮? 3個現象觀察自己
狂洗手、頻檢查瓦斯開關是強迫症?精神科醫解答
年節熬夜小心加速衰老、猝死! 醫揭「黃金睡眠時間」:不一定要滿8小時
心痛如膠痕,不是一次就能清乾淨!反覆細膩的諮商對話才能讓心恢復
躺上床秒睡是睡得好?專家:晚上秒睡、白天疲累當心睡眠出問題
心因精神性疼痛 一遇挫折就發作
李靚蕾指王力宏「性成癮」,花心和性成癮的差別?心理師:多與童年有關,嘗試控制人生!
頻繁頭痛、腸胃不適 可能與「人際相處」不佳有關
猜你喜歡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擔心染疫睡不好?中醫師教穴道按摩3重點,身體放鬆改善失眠
4歲女童突然肚子痛和呼吸急促 檢查竟是嚴重氣喘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中風了手無力,適合使用「鏡像手」嗎?自評表幫你評估
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的奪命殺手 醫詳解主動脈剝離成因、症狀及預防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坐車上山就會有影響 台大醫揭高山一日遊的心血管風險
牙口不佳增失智風險近2倍 專家教如何評估缺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