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者症狀比較 出現2異常狀況快送醫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注意!偷竊成癮 他可能是生病了

偷竊癖發病原因各家說法不同,有學者認為是家族精神疾病遺傳,也有學者認為是家庭關係缺陷導致的心理發展問題,或是患者腦部神經結構出了差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偷竊癖發病原因各家說法不同,有學者認為是家族精神疾病遺傳,也有學者認為是家庭關係缺陷導致的心理發展問題,或是患者腦部神經結構出了差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40歲的阿龍(化名)從大學起,喜蒐集相同報章雜誌,或買或偷,就是要蒐集10份以上,屋子被堆得到處是,家人想丟也丟不了,只好搬離,留阿龍獨自居住。他因偷竊被法院處分,送精神鑑定確診罹患偷竊癖及儲物症。

台北榮總精神部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劉英杰表示,偷竊癖屬於衝動疾患,臨床均難治療,文獻案例也不多。而發病原因各家說法也不同,有學者認為是家族精神疾病遺傳,也有學者認為是家庭關係缺陷導致的心理發展問題,或是患者腦部神經結構出了差錯。

依國外研究統計,偷竊癖盛行率為6%,因順手牽羊而被抓者,約1到2成受偷竊癖困擾,尤其是生活不順心,被家人責備或工作不順,偷竊衝動念頭就增加,其偷竊頻率最高可達1個月120次,不只在外偷,也可能偷家人的東西。

劉英杰說,每年約有2到3名偷竊行為者被法院送來北榮進行精神鑑定,但6年來只有3到4人確診。他坦言,因個案數少,每次鑑定前都要再翻文獻回顧,且許多慣竊為了脫罪或減刑,謊稱或偽裝成偷竊癖患者,就得和嫌犯過招。

如何辨別偷竊癖與慣竊?劉英杰指出,偷竊癖者只是想滿足「偷」的感覺,偷來的東西通常價值低廉難變賣,例如賣場塑膠袋、10元剪刀、便宜衣架、家人衣物首飾等,偷來的物品會隨便放置或丟掉,或是再偷偷摸摸放回原本位置。這些患者自己不知為何而偷,偷完不會逃,事後還會覺得丟臉、後悔。

而慣竊在偷竊前則會有事前規畫,所偷物品具有價值,可從中獲益,被逮捕時則會有口語及肢體反抗或威脅,甚至會集團行動。劉英杰舉例,慣竊偷1台電腦,事前還觀察環境適不適合偷,硬說是病真的太牽強,很快就被戳破。但也確實有人合併偷竊癖與慣竊行為,鑑定時需特別留意。

劉英杰表示,個案阿龍的狀況不好,儲物症導致他家中堆滿雜物、出入困難,家人想丟,他就會激動地大吼大叫,鬧得家人受不了。另因經濟花費龐大,又因偷竊癖常跑法院,遭親友、鄰居及同事誤解,被避而遠之。鑑定當時,阿龍父親拿出家中照片,「雜物堆到天花板且遮住門窗,看不出家的樣子。」

只是,偷竊癖及儲物症在治療上,仍無明確方法,到底該如何幫助這些病人?劉英杰說,國外認為可用藥治療,再合併心理及行為治療,但不管哪種方式都沒明確效果,只能協助降低偷竊或儲物行為,在患者衝動念頭出現時踩剎車,轉換注意力,減少與親友間的衝突,挽回人際關係,「總比放著不管好。」

●偷竊癖表現:

1.無法抗拒反覆偷竊衝動。

2.偷竊前沒有規畫。

3.所偷物品非個人所需,或無價值。

4.偷竊前的精神緊張感增加。

5.偷竊中感到愉悅或滿足。

6.偷竊後對於行為感到罪惡、丟臉或尷尬。

諮詢/劉英杰醫師

精神疾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