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成民眾有成人過動症 恐造成家庭問題
台灣對於過動症認知不足,甚至出現汙名化的社會氛圍,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說,台灣過動症被診斷的機率過低,導致成人後再出現症狀也就是成人過動症,達到5到6成,恐會造成另外一種家庭與社會問題。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之統計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盛行率約為5%,但台灣兒童青少年過動兒的盛行率並未達5%。
根據2005年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台灣僅有0.59%的兒童、青少年被診斷;美國成人ADHD過動症的盛行率為4%;國內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成人ADHD在2000年到2011年的盛行率只有0.028%,從兒童ADHD到成人ADHD,盛行率都不到1%,顯示台灣過動兒童青少年到成人診斷率明顯過低。
臧汝芬說,兒童的過動症在青春期後,出現人格異常的風險增加,尤其是邊緣性或反社會人格異常,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者常有自卑感、低成就感、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時間管理不佳、缺乏傾聽技巧、愛打斷他人說話、職場表現不如意、婚姻或親子關係不穩定,甚至有吸毒或酒精濫用之後遺症出現,常會選擇一些較為動態的工作,也容易在工作上因說錯話或言語傷人,某些人雖然看起來靈光,但組織能力相對較差,常常開會或做事較沒有效率。
臧汝芬表示,診斷明顯過低的結果,致使這些孩子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研究報告顯示未經治療的50歲以上年齡的過動症的成年人,對人生的自我掌控感低,生活品質低、有社會隔離現象。
相關文章
同類文章
清明長假後 家長帶拒上學孩童求診增
看孫安佐案 精神科醫師籲:送子出國該注意3件事
喪親之痛非憂鬱症 超過2個月須警覺
救命!老爸中了寶可夢毒 醫師解釋為何該接受治療
治療網路成癮 家屬、醫師、患者一起拚
返工塞車好崩潰 提神、防疲勞靠3法寶
一位焦慮症記者的人生自白「焦慮讓我的生命更豐富」
100人就有1人 4症狀當心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 100人就有1例
強化初期衛教 衛福部擬增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強化發病初期衛教 心口司擬提升心理衛生中心量能
百人就有一人思覺失調 青春期有4類症狀要就醫
如何讓那些自誇的人閉嘴?討厭鬼的處理方式
避免午睡、喝酒?身心科醫師教8方法改善失眠問題
精神病患出院3個月內 自殺死亡率達高峰
朴槿惠淪為階下囚的悲劇 心理學家:關鍵在「依賴」
晚上要睡得好 專家建議:白天多曬太陽
春天容易憂鬱? 醫:這種症狀出現,可能是發作初期徵兆
臉紅脖子粗以為腦中風 自律神經失調惹禍
翻來覆去睡不著 專家籲養成睡眠儀式
活動會後被拖住問不停,該不該拒絕? 心理師這樣做,巧妙化解
狂買衣服、包包、衛生紙…醫:恐是焦慮憂鬱情緒
完美主義作祟! 年輕人憂鬱傾向較10年前更盛
事事求完美 專家:恐憂鬱焦慮厭食上身
客戶常臨時提要求,你卻不好意思拒絕?諮商心理師教你怎麼做
長輩有疾不肯去醫院 名醫教你妙招
氣阿嬤占沙發午睡 6歲童居然拿被悶她鼻
疼痛,讓我們更有同理心
生氣時運動很危險?安撫情緒的5個方法
天氣變化大 易誘發躁鬱症
猜你喜歡
新生兒出生時驗血型不準,真的嗎?
衛生署:中小醫院空病床多
核磁共振、電腦斷層 雙重顯影劑研發
雲林長庚 麥寮、台西義診
小診所生存戰 開「早安門診」
醫界眼/白色巨塔中的黑錢糾葛
下月起 中醫院所設推拿員健保不付
醫奉獎/為弱勢看牙 阮議賢深入離島
診所試辦周休二日 兩周後再喬
嘉基電子病歷 健保局來取經
高雄聯合門診中心喊撤 病患連署挽留
電子病歷「健康雲」 衛署試辦
健保住院費 一年核刪16億
楊志良/醫學中心家數上限 不可取消
讓病友自己選擇臨終劇本吧!
罕病的未來/孰輕孰重 藥物給付兩難
黃達夫/服貿、自經特區 摧毀健保核心價值
熟知健保DRG 看病不NG
醫改會 關懷醫療環境、串起監督力量
電子病歷/陪母親抗癌 南來北往的那三年…
健保增 孕婦隔三個月洗牙
張善政摔傷經驗 推行動醫療支付
電子病歷+行動支付 X卡健康帶著走
一聲感謝,拉近醫病距離
選前降健保費 7成民眾不支持
健保住院同病同酬 重症恐淪人球
多診看診、檢驗結果不用等 醫者診所創多項紀錄
李伯璋/避免重複檢查 醫病都應盡己力
毒咖啡包冒用健保標誌 健保署將提告
不想倚賴藥物?4個天然方法防胃食道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