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種失眠?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病房主任毛衛中說,失眠原因與體質、壓力或疾病有關有關。若有不易入睡、淺眠易醒、夢多等狀況,家族成員也常有失眠困擾,除了有形的壓力來源如考試、趕報告、扛業績,周間上班日必須準時起床,無形中也是壓力來源。
毛衛中說,失眠可分成入睡困難、夜半易醒跟提早醒來,入睡困難指超過半小時仍輾轉難眠,台灣失眠人口有半數以上屬於此類,各類型的失眠適用不同類型的藥物助眠。他強調,安眠藥是最快速解決失眠的辦法,但並非唯一方式。
安眠藥常見種類
鎮靜安眠藥一般分為苯二氮平類(BZD)與非苯二氮平類(Z-drug)。
1.苯二氮平類(BZD)
有鎮靜安眠、抗焦慮、抗痙攣以及肌肉鬆弛的作用,但可能出現嗜睡、疲倦、頭痛、視力模糊、幻覺、暈眩、肌肉不協調等副作用,長期服用後易產生耐藥性及依賴性,停藥可能發生反彈性失眠、躁動等戒斷症狀。此類藥物分為短效(半衰期小於6小時)、中效(半衰期6至24小時)與長效(半衰期超過24小時)。
●常見藥物:伯替唑他(如戀多眠)、舒樂安定(如悠樂丁)
2.非苯二氮平類(Z-drug)
單純只為助眠使用,其作用快、半衰期短,可快速誘導睡眠、縮短入睡時間,較不會改變睡眠周期;副作用有頭昏、腸胃不適、失憶、夢遊等。
●常見藥物:佐沛眠(如使蒂諾斯、柔眠等)
2014年國人常用安眠藥中,仍以佐沛眠約1億3700萬顆居首,但近年伯替唑他、舒樂安定等多種安眠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毛衛中說,佐沛眠的優勢在於作用時間短,引導入睡速度快,早上起來不會感覺頭昏腦脹,然而臨床也發現藥效太快,有年長者服用後在浴室刷牙時就昏睡,反而增加跌倒風險。
誰吃了安眠藥?
依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2014年國人安眠藥用量高達3.39億顆,比2011年的3.25億顆增加1400萬顆,創史上新高。
許多國人因睡不好而吃安眠藥,統計顯示,80歲以上女性用藥比率最高,其次為60到79歲女性。台中榮總精神部主任藍祚鴻表示,女性負擔家事,罹患憂鬱症及躁鬱症比率比男性高,服用安眠藥機會增加。
怎麼安全使用安眠藥?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說,安眠藥可解決短期失眠問題,但更重要的還是釐清失眠原因,如壓力、疾病、過敏、貧血或荷爾蒙失調,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特別是年長者因新陳代謝較慢,使用安眠藥即便劑量很低,但常在血液中檢驗出高劑量的安眠藥,可能造成夢遊、呼吸等問題,可用行為療法或褪黑激素荷爾蒙取代。
常見安眠藥錯誤觀念
迷思1 每天睡滿8小時才夠?
毛衛中說,不少人認為每天要睡滿8小時才足夠,事實上每人體質不同,需要的睡眠時間也不同,服用安眠藥後只要睡眠時間有改善,白天精神也不錯,就不需要太計較睡眠總時數。
迷思2 吃了安眠藥就會成癮?
毛衛中說,每天服用安眠藥,劑量沒有逐漸增加,就不是成癮,可能只是對安眠藥有依賴。除了藥效外,「吃了就好睡」的心理依賴,會成為睡前的儀式化行為。
毛衛中說,若是貿然全部停藥,反而提心吊膽、睡眠品質更糟,此時不妨與醫師討論,採逐步減少藥量,讓心理慢慢適應,並且搭配其他睡眠環境改善與排除失眠原因,才能治標又治本。
迷思3 吃了安眠藥睡不著,可以再吃1顆?
毛衛中說,多數醫師開立安眠藥都很謹慎,會從低藥量用起,否則藥效太強太有效,未來依賴的機會更大。他建議,不要太計較睡眠時間,只要能稍微改善,如過去躺2小時才能入睡,變成服藥後半小時就有睡意,就是進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