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男十年來的壞習慣 讓他關節液變成「牛奶」狀
29歲,「酒齡」10年,幾乎每天都喝兩三瓶啤酒的年輕小伙子,其關節液竟已變成了「牛奶」狀!
這是真實發生在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風濕免疫科的臨床病例。小伙子年紀輕輕,卻因痛風導致關節疼痛無法入睡長達半月,就醫時抽出的關節液已嚴重變性成了乳白色。
啤酒加海鮮痛風風險增加
「偶爾喝酒沒問題,但這位患者連續10年平均每天喝兩三瓶啤酒引起痛風的,就意外了。」患者主治醫生、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黃建林說,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罪魁禍首,而高嘌呤飲食會直接導致尿酸增高。
原來,啤酒中的鳥嘌呤核苷可通過腸道細菌轉變為尿酸,啤酒在發酵過程中也可產生大量嘌呤,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發生的風險。
「食物中攝入的嘌呤鹼基在體內幾乎都轉變成尿酸,因此高嘌呤飲食可使尿酸生成增加。」黃建林解釋,如果喝酒同時食用海產品(尤其是海魚、貽貝、扇貝等軟體動物) 、動物內臟(尤其是腦、肝和腎)和濃肉湯等含原呤量較高的食物,那麼罹患高尿酸症的風險更會加倍。
痛風若沒有及時得到處理,會在關節處產生積液;積液沉積,關節液中單鈉尿酸鹽濃度越來越高,就會由透明色變成乳白色。黃建林提醒,一定要注重對尿酸的定期檢查。年輕患者還應限制脂肪、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攝入。
一些女性痛風與服利尿劑有關
痛風還會導致痛風石、關節損傷,更嚴重的是腎臟損害。
「有數據顯示,將近1/3的長期痛風者有腎臟損害,表現為慢性痛風性腎病、尿酸性腎結石和急性梗阻性腎病。」黃建林介紹。
目前中國痛風患病人數已超過2000萬人,痛風和高尿酸血症已成為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
有些女患者問,「我不飲酒為什麼也痛風了?」黃建林解釋,「一些女性痛風與利尿劑的服用關係更為密切。」絕經期後女性痛風患者較多合併糖尿病和冠心病,若治療長期大量使用利尿劑,之後或會影響尿酸排泄。
此外,女性痛風臨床症狀也不典型。男性痛風患者首發關節常為第一蹠趾關節,而女性則踝關節更為常見,也常累及膝關節,還有手關節和肘關節等上肢關節。
「對於老人來說,大量飲酒也不是誘發痛風主要因素,因為老人極少大量飲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天氣變化和服用利尿劑誘發痛風發作是更為常見的原因。」黃建林建議,老人預防痛風除飲食控制外,還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利尿劑。如血尿酸高,則盡可能避免使用利尿藥。
沒症狀血尿酸超標也得管起來
許多痛風患者認為:只要沒症狀,血尿酸超標了也沒關係。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典型痛風有幾個發展階段,首先是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表現為血尿酸高但無痛風症狀。其次是急性間歇性痛風發作,常表現為關節紅腫痛,大腳趾關節最為常見。這會讓人疼痛劇烈且影響行走。」黃建林說,高尿酸血症是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一定要注重對血尿酸的定期檢查。清晨一般是最佳測量時間,血尿酸正常值是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有尿酸高危因素的,即便某次檢查結果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建議不同日子,找同一時間段測定3次以上,取平均值才能得到可靠結果。
還有很多患者以為只要痛風發作緩解就不需要治療了。恰恰相反!痛風急性發作時的治療只是治標,緩解後進行長期的降尿酸治療,長期達標才是真正治本之策。
達標治療可簡單概括為「56789」
痛風性關節炎症狀長期不緩解或有痛風石的患者,血尿酸應<5mg/dl,這是最終治療目標;
一般痛風患者,血尿酸應<6mg/dl,這是初級治療目標;
經非藥物治療,血尿酸仍>7mg/dl者應治療;
無症狀高尿酸合併有心血管危險因素,血尿酸>8mg/dl應開始治療;
如血尿酸達到9mg/dl,所有類型患者都應開始治療。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健康報網
《健康報》是中國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的最具影響的全國性衛生行業報,1999年9月《健康報網》上線,以傳播衛生健康醫藥保健資訊為主的衛生健康行業門戶網站,報導醫藥衛生重大科技成果,準確傳播衛生健康保健知識,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http://www.jkb.com.cn/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春暖花開誘發4大過敏疾病 「5要3不要」抗過敏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罹紅斑性狼瘡以為變胖忙減肥 女急性腎衰竭險送命
晨起僵硬無法握拳! 婦連跑4科才知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
徐國勇今早氣喘復發 氣喘病友近期要注意這一點
指腕腫痛推拿還不好 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高音飆不上、蠟燭吹不熄 留意肺功能出問題
為了多吸一口氣 肺纖維化及早治療
自體免疫5大風險族群 嚴防肺纖維化
硬皮症患者面無表情 想笑卻笑不出來
下背痛「休息越久越不舒服」?醫師提醒得提高警覺
身體出現不明紅疹且四肢無力 小心可能是被這種疾病纏上
防流感、抗新冠病毒 醫師教你簡單3招增強免疫力
天冷手指發紫是血液循環差?手指呈現3個顏色得當心
自體免疫病患注意3大警訊 慎防肺纖維化
醫病天地/莫名關節痛別忍 小心全身遭殃
自體免疫疾病恐釀肺纖維化 留意三大徵兆
自體免疫疾病恐釀肺纖維化 初期「三大徵兆」要注意
醫病天地/手指腳趾麻痛 原來患雷諾氏症
晨間手指僵硬、腫痛別輕忽! 小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這種人易好發
越乾淨越好嗎?專家:寄生蟲的存在會抑制發炎反應
疏於除濕讓孩子過敏 11%家庭環境真菌超標
喝可樂會痛風?風濕科醫師解密 竟是果糖在搞鬼
紫斑症可治療! Selina任大使齊步健走 籲病友勇敢
過敏無礙智力 照顧者壓力大
吃完火龍果呼吸困難休克 原來過敏
眼睛紅腫痛不是結膜炎,竟是「皮蛇」!醫師:注意是否還有這些症狀
症狀千變萬化、全身受影響的多發性硬化症 醫:唯有靠這件事改善
皮蛇圍身體一圈會致命?延誤治療,這件事比死亡更恐怖
常常口乾舌燥、四肢乏力、欲哭無淚?要小心可能有這個問題!
猜你喜歡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北榮最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醫病天地/練好肌力 膝蓋自然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