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血可回春? 醫界多保留
一名43歲陳姓婦人在生產後發生心肌病變,突然出現乾咳、喘氣不止症狀,她當時以為是感冒,直到產下寶寶,坐月子之後開始出現下肢水腫,平躺時呼吸困難等現象,心臟收縮功能只有正常人的1/3,正等待換心之際,新光醫院嘗試採用「洗血治療」,婦人的心臟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如今和正常人無異。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建宏表示,洗血是透過血漿分離術的方式,其原理和洗腎類似,其過程是把病人的血液從靜脈抽出來,經由洗血機,分離血球與血漿,過濾並清除血液中會危害人體的物質,包括會引發自體免疫的抗體、補體、毒性蛋白、發炎激素和細胞激素等,然後再將血液輸回體內。洗腎則是經過人工腎臟的半透膜,將多餘的廢物及水分排出,再把血液輸回到體內。
葉建宏指出,該院是國內最早將洗血治療應用於治療重症肌無力患者,透過血漿分離技術能快速移除體內的自體免疫抗體,後來陸續用於急慢性神經炎、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疾病。這名婦人經過兩次療程、共8次洗血後,心臟功能竟能恢復。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前主任、現為義大醫院一般醫學科主任洪惠風指出,以往婦女若出現周產期心肌病變,由於心臟會持續衰竭,恢復機會微乎其微,唯有換心一途,才能挽回性命。
鑑於洗血是目前治療許多免疫疾病的治療方法之一,洪惠風說,隨著近年來對周產期心肌病變病因的瞭解,針對其發病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系統不明原因攻擊自身心臟,因此建議病人在等待換心手術之前,不妨先考慮接受洗血治療,也許就會痊癒,不必終身依賴抗排斥藥物,而且費用更低。
葉建宏表示,該院已累計逾300例的洗血治療經驗,病人接受洗血治療仍會有偶發性的低血壓、惡心、嘔吐,或者對透析膜的材質過敏,但很少見。
目前健保只給付國際文獻中九項危及生命的救命洗血治療,其餘未納入健保給付,一次洗血約2~3小時,自費約3到5萬元。至於坊間有診所標榜透過洗血可幫助病人達到回春、抗衰老或瘦身,則有誇大之嫌,醫界並不認同,呼籲別花冤枉錢。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定時炸彈「泛視神經脊髓炎」 失能風險伴終身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37歲女發燒、紅斑、關節炎 罹罕見成人史迪爾氏症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易合併失眠、焦慮、憂鬱
擺脫千萬螞蟻爬膚酷刑 9歲異位性皮膚炎男孩重生
飲食控制對痛風發揮的作用其實有限?教授這麼說
起床晨僵 手指變形 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變天、沒碰過敏原也過敏!醫:很常見,2觀念助降過敏性鼻炎
男背痛拖20年駝背領殘障手冊 一查才知是僵直性脊椎炎
30歲男腳腫誤診痛風20年 險死才發現得遺傳病
脫口罩、髒手揉鼻子 過敏2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
非常時期2大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 過敏患者不可不慎
一分鐘微笑量表 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
痛風怎麼辦?專家列出控制痛風11項你該吃/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放任腸道發炎恐讓癌症提早上身 醫詳解潰瘍性大腸炎症狀、治療與保養重點
30歲男天冷大啖火鍋 腳趾疼痛竟是痛風
腰痠背痛一定是僵直性脊椎炎嗎? 醫:有下列4種狀況的背痛者需儘早就醫
免疫疾病易共病 一旦確診侵犯肺
自體免疫疾病 就怕引起肺纖維化
與病共處的漫漫長路 自體免疫病友的真心話
搔癢影響睡眠 異位性皮膚炎也會長不高
慢性蕁麻疹多與食物無關 醫師教你避開生活4大雷區
醫病天地/腳趾疼痛 小心痛風關節炎
穿衣吃力變天先知道 1分鐘測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況
32歲女視力衰退、飛蚊症惡化 竟與這「免疫疾病」有關
咳嗽、走路喘 自體免疫患者小心肺纖維化
愛吃炸雞、甜食、喝手搖飲 16歲高中生竟成三高及痛風候選人
脖子卡背痛別輕忽 2方法分辨僵直性脊椎炎
只要出現對稱性關節痛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破解迷思
不喝酒、沒吃海鮮 為何痛風還是會發作?醫揭關鍵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50歲男發燒、意識改變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緩解輕症喉嚨痛、咳嗽…中醫建議這些藥材茶飲在家飲用!怕中藥味可加這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