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資料照 記者徐兆玄/攝影
手足口症其實是腸病毒所引發的諸多症狀之一。根據疾管署腸病毒疾病介紹指出,腸病毒可能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及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等。疾管署指出,腸病毒型別相當多,手足口病主要是由A型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
腸病毒主要還是以5歲以下幼兒為高風險族群,不過不代表此病只有幼兒才會得,今年7月疾管署就發布一名14歲男性國中生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實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只是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易被忽略,但仍具高度傳染力。重症最需提防發生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致命併發症。預防之道就是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