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40歲女性在右大腿外側發現一顆類似青春痘的腫塊,於是自行用未經消毒的縫衣針把「痘痘」挑開,兩天後原本的痘痘竟腫得像小籠包一樣大,上頭甚至還有兩塊黑色的焦痂,醫師診斷她罹患了「癰」(音同「庸」),經把膿汁引流後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定期換藥,兩周後傷口才完全癒合。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醫師張為碩表示,患者就診時右大腿外側有一個大腫塊,並坦承聽說用針刺痘痘,這樣會好得比較快,沒想到反而更嚴重。
由於傷口治療必須引流,張為碩先用消毒後的器械將焦痂部分先打開,頓時擠出大量膿汁,經引流乾淨後,「發現下層組織被細菌吃光,出現一大一小兩個相通的洞」,所幸替患者清潔傷口後,並做細菌培養,再給予抗生素治療以及教導換藥技巧,兩周後傷口已經順利癒合。
張為碩指出,一般人若毛孔堵塞,很容易引起毛囊炎,通常做好清潔即可,甚少需要藥物治療,但若毛囊炎沒有正確處理,惡化以後就會形成化膿性的癰(Carbuncle)。而一旦形成癰,就必須先引流患部,再經抗生素治療,膿汁引流不但可以迅速減少細菌量,加速復原,同時可以進行細菌培養,讓醫師確定致病菌的種類,並對症下藥。
他說,癰常出現在脖子、肩膀或大腿上,多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該球菌為人體皮膚上正常的菌種之一,但當人體免疫力低下、皮膚黏膜受損、汗腺阻塞、毛囊發炎或出現循環障礙時,就容易侵入皮膚內,造成局部感染,嚴重時會造成化膿性變化,嚴重時恐需透過清創手術治療。
張為碩提醒,因任何人都可能長癰,平時可透過用溫和的肥皂洗手,當身上出現傷口時,應充分清潔,並使用無菌乾燥的紗布遮住傷口,經常更換,且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剃刀、床單等個人物品,才能有效預防癰的產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