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例再增4例 曾出入松山小港機場要當心
疾管署今天公布新增4例麻疹個案,1例為國內感染,另3例分別為日本、越南及印尼境外移入,其中2名個案於可傳染期間曾搭機且出入松山機場、高雄機場,呼籲民眾提高警覺。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透過新聞稿公布此消息,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該名日本境外移入個案是1名年僅7個月大的男嬰,他雖在日本出生卻隨父母在台灣長住,1月27日至2月24日到東京、埼玉縣探親,搭乘長榮航空BR191班機從羽田飛回台北時,因出現發燒症狀被發燒篩檢站攔下,隨後就醫。
羅一鈞說,該名日籍男嬰第1次就醫就認為是感冒,直到第2次就醫才因出疹被懷疑是麻疹,也是近3年日本境外移入麻疹首例。
另2例境外移入則分別自越南及印尼境外移入,為5歲台籍女童及6歲俄羅斯籍男童觀光客;而在國內感染的8個月女嬰,一開始也被認為是玫瑰疹、腸病毒等,第3次就醫才懷疑是麻疹,由於其在過年期間曾出入不少公共場所,感染源仍有待釐清。
羅一鈞說,根據調查,日本及印尼的境外移入個案在可傳染期間內曾出入公眾場所,日本境外移入個案2月24日至3月1日曾搭乘多次搭乘公車、出入超市、百貨公司等地;印尼境外移入個案則於2月23日搭乘華信航空AE986班機從香港飛往高雄,晚間6時入境。
他表示,目前4名個案,2名居家隔離中、1名住院隔離及1名已出院並解除隔離。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7例麻疹病例,14例為國內感染,另13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越南6例、菲律賓5例、印尼及日本各1例。
羅一鈞指出,日本今年至第7週累計多達222例麻疹病例,是2009年以來同期最高,以大阪地區個案較多,東京今年則已有14例、埼玉縣1例。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醫貼病例報告若得猴痘超痛…肛門、陰莖潰瘍 排便、睡覺都有問題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50歲男發燒、意識改變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大陸發布猴痘診療指南 可通過飛沫傳播
猴痘患者精液發現病毒 科學家:性行為可能傳播
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冬天前都該打
只打新冠疫苗還不夠! 專家建議冬天前這些疫苗都該打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高雄長庚研究發現 SARS康復者注射新冠疫苗抗體高
醫師:諾羅病毒流行 呼籲勤洗手遵守衛生習慣
金針菇感染李斯特菌 醫師提醒三類人應特別注意
世界結核病日 結核病症狀類新冠 初期不易發現
近年肺結核病通報數下降 注意6徵兆與確診新冠相似
65歲長者為結核病高風險 潛伏感染治療可降9成發病率
流感病毒株已改變 黃立民:免疫負債恐讓流感疫情升溫
怕疲乏?全民接種流感疫苗待評估
男子長期反覆腹瀉 檢查後驚染愛滋
四價疫苗不夠用!腦脊髓膜炎嬰幼兒死亡率達四成
流感季到來 醫師示警:最怕跟新冠肺炎「雙流行」
醫病天地/小孩皮膚冒紅疹 家長要當心
公費流感往年少打156萬劑 11月15日開放50-64歲成人接種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醫貼病例報告若得猴痘超痛…肛門、陰莖潰瘍 排便、睡覺都有問題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