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病毒多 學童染流感變植物人
入冬後病毒活躍,醫師臨床發現感染流感、副流感病毒、諾羅病毒等病例數均有增加趨勢。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冬季病毒仍以呼吸道病毒為主,尤其最近流感明顯增加,已來到高峰期,最擔心的是小朋友感染後,併發腦炎、肺炎。
他說,近來染流感的孩童,症狀嚴重到讓他「嚇一跳」,已經收到好幾名併發腦炎個案,其中一名小學生,發燒兩三天後併發腦炎,送醫已成植物人,還在持續救治、觀察中。根據疾管署資料,流感季從去年7月1日以來,截至今年1月25日共累計253名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41名死亡。
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除流感外,副流感病毒也不容忽視,雖然發燒情況較輕微,但患者容易「燒聲」,一名30多歲男性來到診間時,話都無法說出來,甚至出現「哮吼」,咳嗽聲音像狗叫一樣,只能拿紙筆寫下自己症狀。
此外,這陣子感染諾羅病毒個案也變多,因病毒傳染力快,很多全家人陸續發病、就醫。林應然說,最近一名50歲女性染病,不停吐,吐到整個臉充血、脹紅,微血管爆裂,眼周皮膚出現小紫斑狀。她的公婆、先生以及兩名幼兒均被傳染,全家嘔吐、腹瀉,嚴重時體溫偏低,民眾不可輕忽。
疫苗對抗它 雙手遠離它
【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天冷病毒發威,醫師指出,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 是施打疫苗,此外,要注意個人衛生,平常勤洗手,或是以乾洗手液清洗。不少人習慣以手揉眼睛、挖鼻孔,還沒洗手就拿東西吃,病毒接觸黏膜,容易造成感染,提醒家長留意孩童,改掉手接觸眼口鼻的習慣。
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預防感染,平常要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以肥皂沖洗乾淨,不能隨便沖沖就好,家長要糾正孩童拿手去接觸眼口鼻的習慣,手上不小心沾染病毒,又接觸眼口鼻黏膜,就很容易感染。
此外,要防止諾羅病毒在家中傳染,家人吃飯時要記得公筷母匙,居家環境、門把可用稀釋漂白水清潔,但最重要還是多洗手,以免傳染給其他人。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要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仍是打疫苗,一般施打後,經過兩周就會產生保護力。尤其流感仍處高峰,呼籲孩童或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家等,盡快施打。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7旬婦腹腔驚見8公分大腫瘤? 豐原醫院:是放線菌感染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再增三例日本腦炎!北到南都有個案 莊人祥:無地緣關係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醫貼病例報告若得猴痘超痛…肛門、陰莖潰瘍 排便、睡覺都有問題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50歲男發燒、意識改變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大陸發布猴痘診療指南 可通過飛沫傳播
猴痘患者精液發現病毒 科學家:性行為可能傳播
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冬天前都該打
只打新冠疫苗還不夠! 專家建議冬天前這些疫苗都該打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高雄長庚研究發現 SARS康復者注射新冠疫苗抗體高
醫師:諾羅病毒流行 呼籲勤洗手遵守衛生習慣
金針菇感染李斯特菌 醫師提醒三類人應特別注意
世界結核病日 結核病症狀類新冠 初期不易發現
近年肺結核病通報數下降 注意6徵兆與確診新冠相似
65歲長者為結核病高風險 潛伏感染治療可降9成發病率
流感病毒株已改變 黃立民:免疫負債恐讓流感疫情升溫
怕疲乏?全民接種流感疫苗待評估
男子長期反覆腹瀉 檢查後驚染愛滋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