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惡務盡 龐貝氏症新一代治療問市 提高細胞內肝醣清除效率
15歲的Keven,一出生即確診罹患罕見疾病龐貝氏症,從嬰兒期開始使用原有治療,但隨著年齡漸長,療效愈來愈弱,青春期的他常感到肌肉無力。所幸龐貝氏症新治療方式研發成功,臨床試驗顯示在一些龐貝氏症族群效果較原有治療更能改善預後(參考1),最近更在台取得核准,可嘉惠台灣的龐貝氏症病患,只是新療法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每月費用至少數十萬元,讓患者非常擔心「用不起」,近在眼前的新療法會不會將遠在天邊?
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小兒部主任簡穎秀表示,部分龐貝氏患者的年紀愈增長,使用原有治療的效果愈不如以前,主要是因先前的治療無法做到「除惡務盡」, 細胞內的肝醣未完全清除乾淨,短期內雖有效果,但長期累積下來,患者仍會出現肌肉無力等問題。
患者雖可增加先前治療的強度,但連帶會增加健保支出,簡穎秀醫師說:「還不如直接改用效果較佳、成本近似的新療法。」她相信,只要新一代治療能獲健保給付,健保的支出將比原有療法來得少,有助健保財務。
龐貝氏症原有療法用到最高強度仍不足
龐貝氏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鄧慧娟是Keven的媽媽,十多年來定期陪著兒子使用原有治療。她表示,兒子嬰兒期使用原有治療的效果很好,一直到學齡前都和正常孩子差不多,只是肌肉力量較不夠。
但上了小學後,治療效果漸漸不如從前。鄧慧娟說,為了增強效果,兒子治療頻率從每兩週一次改成每週一次,強度也逐步往上加,當Keven 12歲進入青春期「轉大人」時,隨著肌肉量和體重增加,又出現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等狀況,但當時兒子的治療已到最高強度,沒有空間再往上增加,「我們只能期待有更好的療法出現」。
新療法問市 試驗證實效果佳
直到最近,龐貝氏症新一代療法研發成功,並獲衛生福利部許可,在台上市,可用於六個月以上的龐貝氏症患者,外電報導更指新療法價格與原有治療相同。簡穎秀表示,新療法的作用機轉其實和原有療法相同,但新療法改進了細胞吸收酵素的效果,進而能徹底清除細胞內的肝醣(參考2,3)。
簡穎秀參與多項龐貝氏症的跨國臨床試驗,她指出,針對晚發型患者的試驗結果顯示(主要受試者為成人型患者),當使用同等強度的新療法時,效果明顯比原有療法來得好;尤是在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發現,使用新療法的患者,在走路距離和肺功能數據上,都明顯優於使用原有療法的對照組1。
接著針對三歲以上嬰兒型患者進行「轉換治療」試驗,讓原本使用舊有治療的孩童改用新療法。簡穎秀說,結果顯示患者細胞內的肝醣清除狀況、病人的肌肉動作和發展都有明顯改善,因此再度證實新療法效果較好(參考4),患者可從原有治療改換成新一代的治療。
簡穎秀醫師表示,接下的第三階段試驗,是針對新生的嬰兒型患者,在未曾使用任何治療的情況下,直接使用此項新療法;但這項試驗去年才開始,效果尚未出爐。
病友: 盼健保給付新療法
目前全台龐貝氏症患者不到一百人,新療法的出現為他們帶來曙光,但問題是新療法能否比照原有治療獲得健保給付?鄧慧娟著急的說,目前原有治療使用一次的費用非常高,如果新一代療法未獲健保給付,「我們根本付不起,只能繼續使用原有治療,看著孩子的身體愈來愈糟。」
簡穎秀醫師也說,新療法是原有治療的改良版,不論對患者或健保財務來說,給付新療法和給付原有治療應該都是一樣的花費。而且由於新療法效果較佳,患者使用的強度可以減少,反而有助減少健保支出,甚至是龐貝氏症患者的整體醫療支出,都有機會再降低。
Reference
1. Diaz-Manera J.et al.Lancet Neurol.2021 Dec;20(12):1012-1026
2. Zhu YX et al.Biochem J. 2005 Aug 1; 389(Pt 3): 619–628.
3. Pena LDM et al.Lancet Neurol 2021 Dec;20(12):1012-1026.
4. Kronn D. et al. Mini-COMET ePoster presented at the 18th WORLDSymposi-um™, Feb 7–11, 2022
MAT-TW-2200449-1.0-04/2022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每年80龐貝氏症病友受惠 健保署:持續照顧罕病
龐貝氏症 醫師:早期篩檢 新藥助攻
出生就治療 龐貝氏症兒變泳將
腳腫誤為痛風 直到喉嚨腫 才知罹罕病
25歲女不明原因腎衰竭 罹罕見高安氏動脈炎
健保署評估成本效益 保障用藥權 數據看療效
紫質症罕藥試驗 復發率降7成
紫質症痛到想撞牆 「把病當朋友」
只吃雞塊誤以為挑食 11歲女患有食物攝入障礙
克服顏面肩胛肱肌失養症 罕病患者拿到廚師證照
全球5分鐘1人罹多發性硬化症 馬桶女孩憂染疫罕病惡化
3歲李小妹戴呼吸器推著氧氣鋼瓶 生命小鬥士苦等換肺
「像有意識的植物人」 SMA病友戴口罩不能完全掩口鼻
罕病「泡泡寶寶」靠篩檢搶救 3個月大媽媽第一次抱哭了
影/2.5歲女娃尿布有血多處瘀青嚇壞保母!原來是罕病
長庚治罕見「毛」病 婦人揮別30年的「麻」煩
婦人罹罕病「毛毛樣」查不出 過了30多年麻痺人生
肌萎兒臨終:我先去天堂找一個家 等把拔和馬麻
8歲女童全身狂滲血流紅眼淚 一天發作5次
SMA女孩:藥改善的不僅是生命,而是活下去的方式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分四型 全台患者四百人
罕病+血癌不喪氣 全班幫她圓跑步夢
罕病中的罕病!12歲視力剩0.03 女童軒軒揮灑畫紙溫暖人心
眉骨凹、頭頂高像辛普森家族 牽引器擴張讓一歲娃頭型變圓了
治療顱縫早閉 頭顱擴張牽引不錯過大腦黃金成長期
「我要活的比他們還要久」罕病夫是她心頭痛 又掛心兒發病步後塵
發病後螢幕是他唯一的窗 直到遇見了治療師
翻轉罕見人生/肌萎症的她 當媽媽是最驕傲的身分
萬分之一在我家/二指鋼琴師的玩轉音樂之路
把罕病病友家搬進展覽 體驗萬分之一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歡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排第二 北榮最新研究曝預防關鍵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