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苗君平/大甲報導】
台中市許媽媽認為兩歲半的兒子肝指數過高,可能是感冒引起,最近又發現走路姿勢異常,懷疑是「扁平足」引起,直到前往大甲光田醫院小兒科看診,竟是罹患遺傳性的「裘馨氏肌肉萎縮症」。
醫師江國樑指出,許小弟肝指數GOP與GTP高達261和278(正常值分別為42、40),通常嬰幼兒肝指數升高,多是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感冒服藥,但許小弟未出現黃疸、疲倦與發燒症狀。
江醫師觀察許小弟走路姿勢發現些微晃動,髖關節無力,檢查確定罹患遺傳性的「裘馨氏肌肉萎縮症」。追溯家族病史時,許媽媽才想起曾有位兄長早逝,但當時她尚年幼,不知兄長也是罹患裘馨氏肌萎症。
江醫師說,「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患者幾乎全是男孩,歐美統計發生率約每10萬新生男嬰中有20至30人,屬於罕見疾病。患者因X染色體上1個基因異常,導致肌肉漸進式退化無力。
他說,如果及早發現治療,可透過藥物和持續性復健,延緩病情和降低併發症,這是種由母親隱性遺傳、只在男性身上發病,若母親帶有隱性遺傳,子女發病機率是50%。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婦堅持「15年天天吃相同早餐」黃金組合減重又省時
‧花椰菜水煮汆燙很NG?蔬果業者曝更優料理法完整保留維生素C
‧24歲女盼四十歲退休「早餐只花20元」存下300萬 超省計畫曝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