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專題報導】
由歐美傳入的窒息遊戲在台灣被稱為「抓茫(台語發音)」,透過網路,在中學校園流傳。國外有多起因窒息遊戲而死亡的案例,國內則發生過摔倒、昏迷過久等狀況,還有人跌倒掉牙,家長告上法院。
抓茫遊戲玩法多,不管是勒(掐)脖子或按壓心臟,醫師警告,都會導致大腦血流減少,遊戲卻可能出人命,即使沒死,也可能變成植物人,或留下智力受損、中風、癲癇等後遺症,千萬別嘗試。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說,幻覺是大腦缺氧後的生理反應;大腦因血液供應減少或暫無血流供應,進入缺氧狀態,有人會直接昏迷,也有人會出現幻覺,視個人對缺氧耐受度而定。
缺氧耐受度 老人較差
一般而言,年輕人對缺氧耐受度較好,換句話說,老人家玩這遊戲,可能幻覺還沒出現就昏迷,甚至一命嗚呼。
黃建龍說,在大腦缺血、缺氧情況下,因抑制因子無法執行,「大腦處於解放、異常興奮狀態」,有可能看到早已遺忘的人事物、不愉快的經驗,甚至也出現欣快感,但目前仍無法確切知道究竟會看到什麼。
這樣的大腦生理反應,在昏厥或心臟病發等生死攸關時刻也會出現,即所謂的「瀕死經驗」,共同點都是大腦血流暫時中斷。
長時間憋氣 易現幻覺
不只是窒息式或遊戲或性愛,黃建龍說,深呼吸後憋氣,因肺部脹滿空氣壓迫心臟,導致回流心臟的血液量瞬間減少,供氧量跟著降低。理論上,吸飽氣後長時間憋氣,也可能出現幻覺,只是在無外力的情況下,一般人通常無法長時間閉氣,會因「凍未條」立即換氣。
這樣的遊戲也會玩出癮頭?黃建龍說,經歷幻覺的人有可能因此奇特經驗,迷上這危險遊戲,但若掐脖子、按壓心臟的力道、時間沒恰到好處,當事人只會覺不舒服,一點也不好玩。
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資深主治醫師張國頌說,缺氧6分鐘以上,腦細胞便開始壞死,視損傷區域、大小不同,可能影響智力、記憶、思考、情感等高階功能,或聽覺、視覺、平衡感等。
掐脖阻血流 可能半癱
張國頌說,腦部血流由三條主要動脈供應,掐脖子時若兩手力道輕重不一,有的主要動脈血流中斷,其他未中斷血流的動脈因支援有限,可能留下半癱後遺症。黃建龍說,一旦傷及生命中樞腦幹,最嚴重會喪命,就算活了下來,也可能成為植物人。
腦細胞死亡 永不復生
「腦細胞對氧氣非常敏感。」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賴達昌說,可能因缺氧造成代謝性腦病變或癲癇發作。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盧立華說,缺氧後的幻覺與死亡只有一線之隔,千萬別冒險,腦細胞死亡是永遠不會恢復的。
如何發現孩子玩抓茫
●主動和孩子對話,詢問他們是否目睹或知道有誰在玩,告知此遊戲風險。
●觀察孩子上網喜好,如常逛的網站、部落格等,留意當中是否討論或教導遊戲玩法。
●注意孩子是否常抱怨頭痛、頸部出現不明「黑青」、眼睛布滿血絲、臉上有出血性瘀點等。
●孩子獨處一段時間後,神情恍惚,房間內家具、門把繫著毛巾、繩子、皮帶或領帶等可圈套的物品。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