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一名40多歲中年人,用力打一個大噴嚏後,突然劇烈頭痛,原來是打噴嚏力道,讓脊椎出現裂孔,造成腦壓不正常。
生活工作壓力,常讓現代人頭痛,但有人在打噴嚏、上大號用力、提重物,甚至打完一場熱汗淋漓的網球後,出現嚴重頭痛,平躺後又不痛了,這時可能要懷疑是否為「自發性低腦壓頭痛」作崇。
這名中年人日前到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求診,他跟醫師說,因為鼻子癢,用力打噴嚏後,竟嚴重頭痛,平躺就不痛,但只要一坐起來或站立,15分鐘內又會頭痛。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說,這類自發性低腦壓頭痛,因病患薄如紙張的脊髓硬膜較脆弱,一旦有外力,容易使位於頸椎和胸椎交界的脊椎硬膜,產生裂孔,造成腦脊髓液滲漏。
病患因此站立時,腦組織下垂、腦壓降低而頭痛,症狀為額頭兩邊都痛,也有人後頸痛,或惡心嘔吐;但只要一躺下,腦脊髓液因姿勢改變灌至腦部,又不會頭痛。
王署君說,此病好發在中年階段,盛行率為每5萬人有1人發生,以台灣來看,一年約有460人發病,不少人跑多次醫院仍無法正確診斷,也有人以為得了腦瘤。
台北榮總4年前研發「磁振脊髓攝影」新技術,確認腦脊髓液滲漏處,再由麻醉醫師做「硬膜外血液貼片」,抽病患血液打到滲漏處,讓血液變硬,有如貼片把滲漏處補起來。
北榮日前讓19名病患,做傳統和新技術兩種檢查方式,發現新技術對病患療效較佳,此結果已發表在「神經學」國際期刊,王署君也獲美國頭痛學會頒發「Seymour Solomon」獎項,為亞洲第一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