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1名15歲國中男生上課時突然失去意識、四肢抽動,緊急送醫做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及血管攝影,診斷為腦部血管瘤所致的癲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簡穎瑄表示,癲癇是腦部細胞瞬間活動異常引發,包括意識障礙、肢體抽搐、自動症、皮膚感覺異樣等;發作時,會有一大群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
造成癲癇發作病因包括先天性畸形或代謝障礙,如腦部先天發育障礙、動靜脈畸形、低血糖、內分泌失調,另外就是腦部有某種病變或傷害,如頭部外傷疤痕、腦膜炎、腦膿腫、原因不明的腦瘤等,若確定病因,應遵照醫師囑咐追蹤治療,以避免藥物不當治療的副作用。
她舉例,一名3歲女童經常性失神、發呆,口部像是嚼口香糖,經腦波確定為失神性發作,服用抗癲癇藥後狀況已有改善,家屬卻隨意停藥改服中藥,發現癲癇惡化後,又隨意增加抗癲癇藥劑量到處拿藥,這樣反而會傷害腦部。
【2010/03/12 聯合報】
💪更多健康推薦
‧81歲婦擁百坪豪宅和2千萬資產 兒女每周來訪卻讓她「深感憂慮」
‧78歲退休老闆賣房搬去養老院「不留一毛錢給兒女」遭驅逐無家可歸
‧青椒的籽先別去掉!營養專家:種子和籽蒂藏著健康密碼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