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陳弘益/新光醫院藥師】
「藥師,小孩子的藥劑量怎麼跟我們大人一樣?這樣有沒有問題?」
小孩子體重輕,器官發育未臻成熟,不小心服用過量藥物,往往造成嚴重後果。隨著資訊發達,家長對兒童用藥安全日益重視,許多家長已養成領藥後,先看姓名、看看用法及用量的好習慣。
接過藥袋仔細一看,原來是對抗蟯蟲的藥物。在已往台灣常見的兒童寄生蟲之中,蟯蟲算是「碩果僅存」的了,隨著衛生習慣改變,兒童寄生蟲感染率大幅降低。低感染率的結果,導致治療蟯蟲藥物很少被開立,有些醫藥人員甚至已經對這些藥物的劑量感到陌生,需要再溫習一下教科書,才能正確地開立藥物。
通常兒童劑量必須根據體重、身高、年齡計算,比成人低的多,但抗蟯蟲藥物是特例,不論成人或兒童,劑量通通一樣。舉mebendazole為例,大於「2歲」以上的兒童與成人劑量是每次100毫克,兩周後,再服用一次100毫克。藥物作用是阻止腸道內寄生蟲吸收人體糖分以及營養,殺死寄生蟲,但殺不死蟲卵,因此兩周後必須再服用一次,才能斬草除根,防止再度感染,以及繼發性細菌感染。
回答這位家長的問題,答案就是:大人小孩劑量通通一樣,並建議家中成員一起治療,用藥三到四周後,再檢查沒有蟲卵出現,才算大功告成。預防勝於治療,尤其蟯蟲容易復發。
平時常洗手,在泥土地上玩,要穿鞋子,不要習慣性把手放進嘴巴,經常修剪指甲,並且注意環境整潔,才能畢其功於一役,遠離感染。
【2010/03/05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