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紅素高 藥物、肝炎、代謝問題是主因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台灣膽紅素偏高的患者中,最常見原因有藥物、肝炎等。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明堯解釋,根據臨床觀察,像有些治療高血壓、肺結核、癲癇用藥都可能造成膽紅素偏高。肝臟發炎時,代謝出現問題,也很容易膽紅素偏高,膽紅素大量堆積,就會形成黃膽。
肝臟、紅血球功能異常或膽道阻塞等都會影響膽紅素值。陳明堯醫師說明,肝臟負責將紅血球分解成膽紅素,只要有一環節出問題,膽紅素就會偏高。病毒性、酒精性、藥物性肝炎中期以上患者常因膽紅素過高出現黃膽症。溶血性貧血患者也會膽紅素偏高,不過這原因較少見。睡不飽、壓力大等因素也可能造成。
陳明堯醫師指出,膽紅素偏高原因當中,情況最嚴重的是阻塞性黃膽,膽結石塞住膽管或胰臟長腫瘤堵住膽管,都會讓膽紅素升高,患者就會有黃膽,不過只要馬上介入治療,移除膽結石、腫瘤,情況就會好轉,因此膽紅素偏高患者到醫院就醫時,醫師往往會先安排超音波檢查,先看有沒有膽結石、腫瘤,並檢查肝功能是否異常。
膽紅素偏高,可能引起黃膽,患者小便顏色會越來越深,出現茶色尿,由於沒有膽紅素著色,因此大便會呈現灰白色。像B、C、A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患者,剛開始會全身倦怠,約3、4星期後,黃膽症狀逐漸顯現,臉色很差,眼白變黃,嚴重者可能還會出現腹水。
陳明堯醫師表示,曾有患者發現自己小便呈茶色,眼白、皮膚呈黃色,一到醫院,發現已是嚴重肝硬化。民眾務必要常常觀察自己的小便、糞便顏色,一旦發現小便顏色越來越深,糞便顏色卻越來越淺,必須立刻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規律進食、按時吃藥、量血糖血壓 慢性病患平安健康過好年
健保大數據/109年全身麻醉執行件數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麻醉執行特色院所
全身麻醉其實比較安全?醫:半麻有更多不確定性
選擇半身麻醉還是全身麻醉?專科醫教你判斷依據
哪些選項CP值最高?一張表看懂麻醉自費項目費用
麻醉一定要由專科醫師執行嗎?醫曝麻醉2個最危險時刻
有喝酒習慣會不會讓麻醉無效?醫師詳解你最想問的麻醉問題
手腳冰冷睡不著靠喝酒、電熱毯暖身?醫揪NG保暖行為
成人打了新冠疫苗就百毒不侵? 醫師提高風險疾病指南
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 醫籲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
你的頭痛是哪種?頭痛位置、症狀、原因一圖看懂
救護車緊急送醫該如何挑選適當醫院?以就近適當為原則
高雄長庚以熱消融治腮腺瘤 免除病患顏面麻痺危險
萬別大意! 一男子連日唉聲嘆氣,竟引發「呼吸性鹼中毒」
瘀青要熱敷還冰敷?醫:4情況速就醫 2招加速恢復
淋雨濕身加這動作恐「又癢又腫」 醫:千萬別做
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檢傷分類排名
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人次10大醫院、109年第一級檢傷分類件數10大醫院
健保大數據/急診醫療特色醫院
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排名 腹痛、頭暈、發燒最大宗
解決急診大塞車 健保署長李伯璋:研擬使用者付費
各種檢查不必等 急診好划算?醫提醒:感染風險高
急診沒有比較快!數據顯示醫院愈大等待時間愈久
肝、腎長水泡會變成癌嗎?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
常被靜電電到?當心是你太累!醫師教你緩解方法
休假當沙發馬鈴薯?醫師警告2種人最好要稍微活動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影/氣溫突然驟降 23歲女子手腳冰麻查出是寒性體質
想要感冒快快好 試試7方法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醫貼病例報告若得猴痘超痛…肛門、陰莖潰瘍 排便、睡覺都有問題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