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吻」記特徵 有助治療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天氣愈來愈炎熱,被毒蛇咬傷案例增加,毒物科醫師表示,龜殼花愛溜進住家,尋找人類食物;青竹絲愛待在果園或竹林,最常出現咬傷人案例。
一名41歲婦人家住天母郊區,不久前,晚上到自家後院,蹲在地上整理庭園花草,突然被一條躲藏草叢的龜殼花咬傷前臂,蛇毒造成她手臂腫得像象腿,傷口淤血、疼痛、淋巴結腫大,連肩膀也腫起來。
婦人家屬趕忙將她送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急救,並描述可能是被龜殼花咬傷,醫師給她兩劑抗蛇毒血清治療後,狀況才穩定下來,還是住院6天才出院,日前她回醫院看診,醫師發現她上臂還有一些瘀血未消。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夏天蛇類活躍,龜殼花性喜溫暖,愛溜進住家找人類食物,青竹絲則愛待在果園或竹林,住郊區或山區的民眾,晚上外出尤其要小心。
龜殼花和青竹絲都屬出血性毒蛇,蛇毒會造成咬傷處腫脹、淤血、疼痛,若不趕快治療,腫脹會迅速由咬傷處向上擴展,並可能導致肌肉壞死、血壓下降、昏迷或休克全身性症狀。
眼鏡蛇和雨傘節則為神經性毒蛇,被咬後數10分鐘到1、2小時內,會有吞嚥困難、肌肉無力痙縮、瞳孔擴大、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
楊振昌說,被毒蛇咬到,最好是記清楚蛇的外觀和特徵,必要時把打死的蛇帶到醫院,有助選擇適當的抗蛇毒血清治療。
他表示,被咬後儘量不要移動患肢,並使其低於心臟,也不可把患者的傷口冰敷或冷敷,免得組織壞死,並記得去除患者身上戒指或其他束縛,如果要用彈性繃帶,必須包紮在傷口上方後趕快送醫。
【2009/06/20 聯合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規律進食、按時吃藥、量血糖血壓 慢性病患平安健康過好年
健保大數據/109年全身麻醉執行件數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麻醉執行特色院所
全身麻醉其實比較安全?醫:半麻有更多不確定性
選擇半身麻醉還是全身麻醉?專科醫教你判斷依據
哪些選項CP值最高?一張表看懂麻醉自費項目費用
麻醉一定要由專科醫師執行嗎?醫曝麻醉2個最危險時刻
有喝酒習慣會不會讓麻醉無效?醫師詳解你最想問的麻醉問題
手腳冰冷睡不著靠喝酒、電熱毯暖身?醫揪NG保暖行為
成人打了新冠疫苗就百毒不侵? 醫師提高風險疾病指南
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 醫籲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
你的頭痛是哪種?頭痛位置、症狀、原因一圖看懂
救護車緊急送醫該如何挑選適當醫院?以就近適當為原則
高雄長庚以熱消融治腮腺瘤 免除病患顏面麻痺危險
萬別大意! 一男子連日唉聲嘆氣,竟引發「呼吸性鹼中毒」
瘀青要熱敷還冰敷?醫:4情況速就醫 2招加速恢復
淋雨濕身加這動作恐「又癢又腫」 醫:千萬別做
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檢傷分類排名
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人次10大醫院、109年第一級檢傷分類件數10大醫院
健保大數據/急診醫療特色醫院
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排名 腹痛、頭暈、發燒最大宗
解決急診大塞車 健保署長李伯璋:研擬使用者付費
各種檢查不必等 急診好划算?醫提醒:感染風險高
急診沒有比較快!數據顯示醫院愈大等待時間愈久
肝、腎長水泡會變成癌嗎?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
常被靜電電到?當心是你太累!醫師教你緩解方法
休假當沙發馬鈴薯?醫師警告2種人最好要稍微活動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影/氣溫突然驟降 23歲女子手腳冰麻查出是寒性體質
想要感冒快快好 試試7方法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