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女大生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健美女大生
我喜歡運動,而且是到那種,隔一段時間沒運動就會覺得整個人很煩躁的地步。此外,我對運動的愛好程度,甚至讓我當年放棄了台積電工程師這樣穩定高薪的工作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所學位,選擇進入起薪不穩定且流動率超大的教練行業。我不敢說所有當教練的人一定都是跟我一樣「愛教運動」的人,但毋庸置疑的,所有當教練的人,一定都是「愛運動」的人。
然而,如果你問我:「維持運動『習慣』對你來說應該很容易吧?」答案是:不,一點都不容易。即使運動是我的興趣,沒有任何人逼我,一直以來,我仍然花費相當多的心力在「維持運動習慣」這件事上。(順便說明一下,教練的工作是教運動,不是運動喔!)不過每當我又開始進入耍廢怠惰期的時候,我就會回頭看看健身房裡那些俯拾即是半途而廢的傢伙,突然就會自我感覺良好一點。
上一句當然是開玩笑的。關於「無法維持運動習慣」這個主題,撇除像是訓練課表安排不當造成傷害這種技術性問題、天災人禍這種不可抗力、會影響特定行為模式的身心狀態、以及各種命運冥冥之中總是存在的隨機性特例外,我觀察到,所有反覆地在「荒廢運動」與「重拾運動」中打轉的行為,其實是有特定軌跡可循的。這些規律的產生,都跟一個人面對運動時的「心態」脫不了關係。
怎麼樣的心態容易讓你半途而廢?我歸納出五種類型:
1.完美主義心態
2.命運好好玩心態
3.應該的心態
4.杞人憂天心態
5.定型心態
英文有一句話說:Go hard or go home. 意思是,要不就狠狠地練一發,不然就滾回家。這樣的說法其實很有道理。以單次的運動訓練來說,你都萬事俱備了,在沒有其他變數的情況下,好好完成眼前事自然是最佳時間利用的方式。
然而,事實是,大部分狀況下,持這種心態只會讓你 go home,而不是 go hard。Go hard 需要當下的天時地利人和,若有一點紕漏,在沒有中間選項的情況下,通常.......演變成回家看電視似乎是眼睜睜必然發生的結果。
我學生時代時,有一部喜劇電影叫做「命運好好玩」,內容是男主角意外得到了一隻遙控器,可以隨意暫停、快轉與倒轉人生。借用這個概念,就是你覺得運動或維持健康習慣,是可以任意按下暫停鍵的。對你來說,這些習慣似乎是獨立於你的生活以外,每當生活行程一有變動或意外,就會馬上按下暫停鍵,「等這陣子忙完」、「等XXX告一段落」後,再按下 play。
然而,生活其實是沒有辦法暫停的。每一天都是完全獨特的一天,不會再回來,也不會因為按下暫停,一路以來累積的成果就自動存檔,或身體所有的生理機制與細胞代謝自動延長一個月。當然,任何年紀的人一旦開始運動,肌肉細胞以及各種賀爾蒙都會馬上對你的運動產生反應,也就是說不管何時開始永遠不嫌晚,然而,按暫停是有循環利率的:他會讓你每次想要重新開始時的心理門檻都越變越高。每一次的重新開始,心理與生理需花費的成本都不斷堆高。
為什麼老人運動重拾健康的新聞總是那麼激勵?因為你同理了他需要克服多少的心魔,才能有現在的成就。
我們都生活在各種價值判斷裡。請數數看一天之內,你會說幾次「我應該要....」的句型。我相信你會非常驚訝。
小時候,這種心態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在某種「正軌」上,不致於產生驚世駭俗的脫序行為。然而,這種心態拿到維持運動習慣來使用往往弊大於利。愛用「我應該」來作為自己行動準則的人,會常態性地忽略「現實」與「意願」,但從行為改變的理論來看,後面這兩個選項,其實才是驅動一個成年人行為的核心原因。
結果是,一味地用「應該」綁住自己,結果不管活了幾年,永遠用一樣(沒用)的方式在做事,因為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自己所處的現實情況,以及自己真正的意願與行為背後的動機,然後也因為不了解自己,惡性循環地再使用「我應該要....」的方式來消極的規範自己的行為,沒完沒了!
適度的對未來保持警戒跟憂心,的確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好,不過這跟「想太多」是兩回事。由於「想太多」這個詞常常被誤用,所以我要明確定義一下什麼叫做「太多」:
1.花不成比例的時間關注自己不能控制的事
2.花不成比例的時間想「做了才會有答案」的問題
前者例子有:3個月減脂2公斤(注意:這個目標是合理的,但2公斤這個數字不是你可以控制的,你能控制的是各種符合減脂方向的行動)、或特定部位的脂肪厚度、或把運動成果寄望在不可抗力上像是老闆大發慈悲讓你早下班或心情好不好;後者例子有:我照這樣做真的就會瘦嗎?我要怎麼知道什麼練法最適合我?
杞人憂天心態是很有殺傷力的,他會讓你不管是實質上或是心態上,都對於自己有越來越多的無力感。
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理論,是這十幾年心理學領域的顯學。簡單來說,這兩種心態最大的分辨方式,就是它們看待「努力後的結果」的角度:
●對成長心態者來說,結果是用來評估自己所投入努力的「資料」
●對定型心態者來說,結果是對自己努力的「評判」
當你把事情的結果當成是有參考價值的資料時,你的努力不會被否定,反而會更躍躍欲試地去進行下一步,因為想要知道照這個數據修正後的結果是什麼。努力的過程變成一種學習。
然而,當結果等於評判時,你會為高分開心,卻不知道如何複製成功;而當你分數很低時,你會經歷自尊危機,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畢竟只要不努力,分數很低就是必然,而不會造成打擊。
長久下來,成長心態者會收集越來越多跟自己相關的資訊,成為自己身體狀態的大師;定型心態者可能會失去努力的意願,且對自己身體的獨特性仍然知之甚少。
想想看,以上這幾種類型,你中了哪幾種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