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ESG/ 醫療ESG動態

新聞鏡頭下超高齡社會真實現場 「台灣新醫情」首個本土健康醫療圖庫上線

聯合報攝影團隊歷時百餘小時走遍全台,捕捉醫療現場的真實瞬間,開放授權使用。圖片來源/聯合報台灣新醫情圖庫
聯合報攝影團隊歷時百餘小時走遍全台,捕捉醫療現場的真實瞬間,開放授權使用。圖片來源/聯合報台灣新醫情圖庫

聽健康

00:00/00:00

「在桃園復興鄉的山路上,裝著擴音喇叭的廂型車正播著原民歌曲,穿插著『請帶健保卡來健康站看診』的廣播。」這正是偏鄉醫療最真實的場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MOU夥伴百靈佳殷格翰,打造「台灣新醫情共享圖庫」,為全台首個本土健康醫療圖庫,收錄近200張作品,以創用CC授權免費提供各界於下載使用。盼透過影像,共同推動高齡議題的理解與關注。

鏡頭下的醫療轉型,從白色巨塔到多元共照

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醫療現場也隨之轉變。陳亮恭指出,長者就醫樣貌截然不同:「疾病狀態複雜化、失能與失智比率增加,治療選擇變多,就醫決策更需溝通,許多『法定老人』仍活力充沛,外籍看護與家人共同參與照護計畫已成常態。」關渡醫院也因此調整流程,從制服色系到藝術、音樂空間,處處展現打造高齡友善環境的用心。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長期關心民眾健康福祉,以讀者和使用者為關懷的核心,元氣網的瀏覽行為也可以看出,大眾對於預防肌少症、大腦健康等高齡健康議題飆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表示,影像是最直觀的敘事要素,隨著長者比率提升,就醫、照護場景已和往昔不同。「台灣新醫情共享圖庫」正是為了這些轉變而誕生。

在台灣新醫情圖庫中可看見台灣多元族群面臨的挑戰,外籍看護推著長者就醫、二樓以上成為「都市偏鄉」的樓梯困境等等。圖片來源/聯合報台灣新醫情圖庫
在台灣新醫情圖庫中可看見台灣多元族群面臨的挑戰,外籍看護推著長者就醫、二樓以上成為「都市偏鄉」的樓梯困境等等。圖片來源/聯合報台灣新醫情圖庫

從老老照顧到數位落差,影像反映超高齡課題

聯合報攝影團隊歷時百餘小時走遍全台,捕捉在地健康醫療現場的真實瞬間。圖庫內作品網羅當代超高齡社會五大面向:健康促進、社會連結、世代共融、友善環境與永續發展。以創用CC授權,在標注來源、不另改製及非商業使用前提下,免費提供媒體、學術單位與學生於教育、研究、公共政策宣導下載。可於圖庫中透過各類高齡議題關鍵字尋找相關影像,選擇合適畫面配合文字示意使用。

圖庫中可看見台灣多元族群面臨的挑戰,外籍看護推著長者就醫、偏鄉老夫妻相依等候、二樓以上成為「都市偏鄉」的樓梯困境;也能看見數位時代帶來新醫情,醫院提供多語言衛教、即時翻譯與全面數位化流程。但數位落差隨之而來,當外籍陪伴者也有就醫需求,語言與科技障礙如何突破?這些都是透過作品希望引發討論的課題,也值得新醫情鏡頭持續補捉。

台灣新醫情圖庫以創用CC授權,在標注來源、不另改製及非商業使用前提下,免費提供媒體、學術單位與學生於教育、研究、公共政策宣導下載應用。圖片來源/聯合報台灣新醫情圖庫
台灣新醫情圖庫以創用CC授權,在標注來源、不另改製及非商業使用前提下,免費提供媒體、學術單位與學生於教育、研究、公共政策宣導下載應用。圖片來源/聯合報台灣新醫情圖庫

共享圖庫影像,共創未來解方

為何選擇免費開放?吳貞瑩也解釋,長期關心長照與高齡議題之下,相信『共享影像』能加速健康永續的推動。當媒體、學生、醫療圈都能使用這些真實影像,台灣的健康故事才能被更廣泛傳播。透過這200張照片成為火種,點燃更多人對健康議題的關注。當社會能真實看見問題,才有機會共同尋找解答。

此計畫獲台北慈濟醫院、臺北市立關渡醫院、one forty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台北市南港區西新里、桃園市復興鄉衛生所、天主教老人基金會、健望村健康促進團隊等單位響應,提供場域與人力支持。在超高齡時代,每個鏡頭下的瞬間,皆是台灣學習與老化共處的珍貴紀錄,也是留給未來世代最真實的備忘錄。

【台灣新醫情圖庫資訊】

●全台首個本土健康醫療影像圖庫,收錄近200張真實醫療與照護現場照片。

●以創用CC授權開放,媒體、學術單位與學生免費下載使用。(詳細授權內容與使用方式請詳閱圖庫網站內說明)

●聚焦高齡社會五大面向:健康促進、社會連結、世代共融、友善環境與永續發展。

📍圖庫網址: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newmedicaltw-205

高齡社會 聯合報 外籍看護 共享 友善環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