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慢病好日子/ 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照護】健康守則A到F 身體力行遠離慢性病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慢性病人口比例逐年攀升。圖/Freepik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慢性病人口比例逐年攀升。圖/Freepik

聽健康

00:00/00:00

【本文由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社區醫學科主任詹其峰醫師提供】

慢性病是造成國人十大死因的最重要殺手!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是現代人健康的重大威脅。這些疾病的特性是病程長、病情發展緩慢,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長期下來卻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85%長者罹患慢性病 更有半數至少三病纏身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慢性病人口比例逐年攀升。根據衛福部202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85%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病,66%罹患兩種以上,50%罹患三種以上慢性病[1]。慢性病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也造成沉重的醫療負擔。2020年,台灣慢性病醫療支出高達8,640億元,占整體健保支出的42.7%[2]。

面對慢性病 自我健康照護管理很重要

決定一個人的死亡和疾病的因素,50%以上取決於個人的生活型態,包括運動飲食與不健康行為等。面對慢性病,除了規律就醫、遵從醫囑外,「自我健康照護管理」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自我健康照護管理」指的是個人主動積極參與自身健康的照護過程,包括:

•獲取自身健康或疾病相關知識-了解疾病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和可能的併發症。
•培養健康促進的生活型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戒菸、限酒等。
•監測自身的病況-定期測量血壓722、血糖等生理指標,並能善用智能穿戴裝置如手錶,智能App記錄相關健康數據。
•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回診追蹤。
•尋求支持-參與病友團體、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

提升慢性病自我健康照護管理 五大提醒告訴你

1.評估網路資訊可靠度

在網路上搜尋健康資訊時,請務必仔細評估其可靠度:

•網站權威性-是否為政府機構、醫學會、學術機構或醫療院所的網站?
•作者專業背景-是否為醫療專業人員?
•資訊科學性-是否基於科學研究和證據?
•資訊客觀性-是否呈現不同觀點?
•資訊更新日期-是否為最新的資訊?

2.提升健康識能(healthliteracy),促進醫病雙贏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獲取正確的健康知識至關重要。建議您參考以下管道:

•政府官方網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站疾病管制署網站
•醫學會網站-如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心臟學會
•醫療院所網站-各大醫院衛教資訊。如臺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
•可靠的健康資訊平台-如元氣網等網站

3.善用健康護照或健康存摺好幫手

如「健保快易通」可以幫助您記錄或查詢重要的健康資訊,如:個人病史、家族病史、過敏史、就醫紀錄、藥物使用紀錄、檢驗/檢查結果、疫苗接種紀錄等。

4.身體力行ABCDEF健康守則

有效的健康管理及投資,必須是以個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來做,因為當一個人由壯年、中年進入老年期,健康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慢性病!

一個簡易的健康投資守則「ABCDEF健康守則」如後,最為重要的是,要有固定的家庭醫師觀念,一個良好的家庭醫師,可以為您與家人做最為有效的健康管理,正確就醫。

•A(Abstinence)-抗菸、拒酒、拒嚼檳榔。
•B(Behaveyourself,Well-Being)-隨時維持幸福的感覺、保持心情愉快。
•C(Confidence)-有自信、積極面對並控制慢性病。
•D(adequateDietcontrol)-均衡飲食、控制體重。
•E(regularExercise,self-Education,regularhealthExamination)-規律運動、自我衛教、定期健檢。
•F(FixedFamilyDoctor)-有固定的家庭醫師好朋友。

醫療的價值並不只是在開立藥物處方或是安排檢查,而在於醫病共享決策的過程。有適合自己的家庭醫師可以幫忙自己做最佳的健康管理,特別是如果自己不屬於醫療專業領域的人,就更需要家庭醫師好朋友,因為家庭醫師的最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協助您如何正確就醫,必要轉診的健康守門人!

以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為例

自我健康管理的重點包括:

•了解糖尿病-認識糖尿病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和併發症。

•監測血糖-定期測量血糖,並記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色素值(HbA1C),了解自己是否達標。

•飲食控制-遵循醫師/營養師的建議,控制醣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取。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藥物治療-按時服藥,並了解藥物的副作用。

•定期檢查-定期檢查血糖、糖化血色素、腎功能、眼睛和足部。

5.社區健康照護資源的協助

除了個人努力外,社區健康照護資源的協助也能提升慢性病管理的成效。許多社區設有慢性病照護中心、病友團體、社區關懷站、文健站等,提供衛教課程、運動課程、以及健康諮詢服務等。

結語

慢性病的管理是永續健康之道,需要個人、家庭、醫療團隊和社區共同努力。透過積極的自我健康照護管理和善用社區健康照護資源,您可以提升生活品質,與慢性病和平共處。建議及早投資健康,讓慢性病不要太早上身;有健康問題正確就醫,找1位可信賴的家庭醫師整合照護,不在超過2家醫療院所就診,不看超過3個慢性病門診,聰明就醫,省時省力健康一把罩!

參考資料

[1]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1).110年老人狀況調查結果摘要
[2]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20).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

【慢病好日子】

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

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

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慢性病 照護資源 規律運動 血糖值 健康管理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