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指揮中心公佈一例新冠病毒幼兒重症案例 ,小患者是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引起異膚兒的家長擔心。但面對新冠疫苗開放6個月至5歲幼兒施打,部分家長心中仍糾結不已,仍有「疫苗過敏」的陰影,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幼兒的家長疑慮更多,皮膚科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並不是引發疫苗過敏的主要原因,也不會大幅增加施打疫苗的風險。而且,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遭受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是增加的。因此,幼兒施打疫苗的好處大於風險,應盡快施打。
異膚並非引發疫苗過敏的主因
異位皮膚炎與過敏密不可分,部分異膚兒家長很擔心自家孩子打疫苗會有不良反應,但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吳南霖表示,多項醫學研究已證實,異位性皮膚炎並不是施打新冠疫苗過敏的主要原因。即使幼兒施打疫苗後出現過敏現象,主要仍應檢視孩子是否曾有對於其他藥物或疫苗注射的過敏史,他強調:「幼兒本身的過敏史更重要。」
吳南霖分析,國家核准的疫苗一定是「好處大於風險」,建議家長打疫苗絕對不要拖,即使是異膚病友在急性發作期,也要在一兩週內控制病情後盡快去施打疫苗。
一年多來,台灣成人與6歲以上兒童青少年已施打新冠疫苗,吳南霖在臨床上也常遇到病童家長或病友在異膚症狀惡化時,把原因「賴」給疫苗。他說,即使疫苗都已打完好幾個月了,有的病友也會認為是打疫苗的後遺症,但其實兩者之間的關連性並不大,大部分的惡化原因都不是來自疫苗。異膚惡化的原因有很多,應跟醫師多多討論。
幼兒打疫苗前 部分用藥需調整
面對近期開始6個月以上5歲以下幼兒施打疫苗,吳南霖說,由於多數異膚幼兒在治療上是以外用藥物及口服抗組織胺為主,不致會影響疫苗效力,施打前不必特別調整外用藥物。但也有少部分的幼兒病童因為病症較嚴重或合併較嚴重的氣喘等問題,會使用口服類固醇或某些口服免疫調節劑治療。對這些異膚患者,建議在施打新冠疫苗前後應視服用之藥物種類盡量減低藥物劑量,更能確保疫苗的效力。
至於藥物應減低到多少才不會影響疫苗效力?吳南霖說,目前醫界大多是針對成人的研究數據,兒童相關的統計數據相對缺乏,所以只能建議若需使用到免疫抑制藥物時,盡量在施打疫苗前後減少到可控制病症的最低有效劑量,甚至不要使用藥物。
吳南霖進一步解釋,其實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口服或注射類固醇通常都是用於急性症狀的控制,原本就不適合長期使用,即使是必須使用口服類固醇的小病童,當異膚症狀獲得控制後,儘快減藥並逐步停用。應該不需要太久的時間,即可進行疫苗施打。
但如果異膚幼兒正在急性發作期,症狀嚴重,也有可能會出現次發性感染,吳南霖表示,這時就要先把急性症狀及感染控制下來,等穩定之後再去打疫苗,「但只要配合專業醫師好好治療,通常從急性發作到控制的時間不會太久,家長不必太擔心。」
染疫異膚兒 可用原本照顧模式
台灣目前已有不少幼兒曾感染新冠肺炎,以輕症居多,吳南霖說,染疫過的異膚兒並不會特別難照顧,而且從醫學數據與臨床經驗上來看,只有少部分的異膚病人在染疫之後皮膚問題惡化,大部分染疫的異膚病友都沒有惡化現象,因此整體來說染疫對異膚的影響並不大。若沒有其他器官系統的併發症,染疫過的異膚兒可以按照原本的藥物治療與照顧方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