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記憶衰退是正常老化或失智?醫教你如何分辨及何者可能恢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退休力/ 活躍好學

緞鍊退休力/樂齡生活無極限 還有夢想就要追

長者可以大膽嘗試登山、勁歌熱舞,別讓刻板印象阻止樂齡生活的各種可能。圖/123RF
長者可以大膽嘗試登山、勁歌熱舞,別讓刻板印象阻止樂齡生活的各種可能。圖/123RF

台灣預估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味著四年後,每五人中就有一名老人。平均壽命延長,退休生活也跟著拉長至10~20年以上,有人一輩子在職場奔波,少了職場生活後,頓時失去重心。但專家指出,追求生命意義,不該等到退休之後。

接近退休年齡三至五年前,須開始思考退休後生活。

勞動部2019年統計,勞工預計退休年齡平均61.1歲。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說,我國高齡就業比率低,退休前因職場舞台能夠認識新鮮人,工作安排也能夠結識新朋友,而退休後接觸新事物機會變少,不是心態變老,而是外在環境的改變。

另一方面,退休時也面臨家庭發展歷程轉變,這時子女成家立業離開家庭,昔日習慣的忙碌生活結束。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羅惠群認為,接近退休年齡三至五年前,必須開始思考退休後生活,包含經濟、社福系統,以及心靈上的依託等。

放下既有成見、想法,接納新的聲音與資訊。

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保有好奇心,對老年生活的心靈準備度愈佳。一般來說,60歲後會面臨心靈停滯,年長者可能因生命經驗豐富,在自我驗證下,心態上的彈性調節變得困難,最終不再接納新事物。

「這時候試著放掉一些堅信的價值。」羅惠群指出,老年人在生命歷程中,成就許多是非標準,例如要交怎樣的朋友、退休生活該如何過。此時要先感受再接納差異,把自己固有的想法休息、停頓,讓新的聲音、資訊能夠進來。

別一周五天都排志工,不妨加入各種可能。

不過,文化束縛常常讓「老」出現既定印象,可能是容易受傷、身體虛弱,被要求待在家裡,放棄追尋夢想。羅惠群強調「正向老化」的重要性,他認為,只要身體狀況許可,長者可以大膽嘗試登山、勁歌熱舞,別讓刻板印象阻止樂齡生活的各種可能。

至於退休生活的安排,有的長者閒不下來,一周安排五天時間擔任志工,羅惠群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探索老年生活的好方式。盡早規畫退休生活並非複製以前的生活樣貌,而是思考重拾年輕時、為工作犧牲的夢想,回歸自己內在的聲音。

李玉嬋也鼓勵,年少失學的長者,能夠參加社區大學、高齡長青學苑等團體,進入學校學習新知,也可以拓展人際,獲得新朋友的陪伴。

調查分析 

社大參與率高 女性比男性樂於學習

60歲心靈成長逐漸下滑,不再持續成長學習。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說,退休以後學習新事物機會變少,並非心態變老,而是外在環境改變,讓退休成為學習新知的分水嶺。

女性比男性更喜歡學習,李玉嬋就退休準備指標調查結果分析,女性雖較少接收新知,但通常在「學習新知」意願上大於男性。可在社區活動、社會大學參與率得知一二,主動上課的以女性居多。

另一種可能性是,在權力結構下,男性比較容易成為領導、主管,社會文化仍舊較鼓勵男性,他們容易得到滿足,進而影響求知欲。

退休生活 高齡社會 退休準備 人生下半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