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醫聲要聞

抗生素保衛戰/張豫立:藥師確保合理用藥與民眾藥教,全面遏止抗藥性危機

張豫立表示,藥師不僅負責醫院常規抗生素使用的審核與定期監測,同時也協助醫院建置臨床處方資訊與決策輔助系統。記者/曾原信攝影
張豫立表示,藥師不僅負責醫院常規抗生素使用的審核與定期監測,同時也協助醫院建置臨床處方資訊與決策輔助系統。記者/曾原信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全球正面臨抗生素抗藥性與供應不足的危機。據統計,每年約有100萬人因抗藥性原因造成死亡;自2012年至今,全球每年核准上市的新抗生素平均僅1.2項,顯示抗生素新藥嚴重不足。臺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張豫立表示,抗生素品質不佳不僅影響療效,也會助長抗藥性的發生;藥師在抗生素管理中扮演守門人,負責把關藥品品質、審核處方,與正常供應,近年國內也積極推動感染專科藥師認證,讓抗生素用藥品質持續提升。

抗生素缺藥持續 政府應強化供應鏈與儲備機制

抗生素的短缺危機不只發生在台灣,在美國也是如此。張豫立說明,臺灣臨床藥學會受食藥署委託承辦藥品供應計畫的多年經驗顯示,抗生素在供應不足的通報品項類別中,都排在前五名,甚至常是前三名,而每年的通報評估案例約有30到50件。美國過去五年供應不足的排名中,除了中樞神經用藥,抗生素一直排名第二,通報案件數則與台灣情況類似。

「在資源較差、開發中的國家中,甚至連第一線的抗生素都無法取得!」張豫立說。為了確保臨床必要的抗生素供應無虞,政府應設定合理的藥價、提供足夠的誘因來鼓勵本土藥廠生產,透過安全存量監視、規劃替代生產方案,使抗生素供應鏈穩定。

品質不穩恐助長抗藥性 建議從源頭完善監管

由於台灣市場規模有限,新藥研發門檻又高,現階段多以進口或由本土藥廠生產學名藥,確保臨床治療所需能穩定供應。張豫立解釋,儘管學名藥與原廠藥成分相同,但生產過程中的不純物多寡,可能影響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當品質不佳、療效不穩的藥物無法徹底殺死細菌時,還會助長抗藥性的產生。

學名藥上市後,現有的「不良反應」和「療效不等」通報系統雖然可以事後反映臨床問題,但藥物品質應從源頭把關。張豫立建議,政府應建立微生物實驗室規範,進行抑菌能力與敏感性監測,對抗生素藥品增加API(原料藥)效能或體外殺菌測試要求,設訂不純物限度規範,來確保學名藥與原廠的療效一致。

此外,在抗生素品質的評估中,法規也應涵蓋抗生素產品的全部生命週期,包含:市場核准、廠商宣傳、進出口、臨床處方、調劑、藥物儲存與丟棄方式。在臨床監測上,也應在國家層級或各醫院體系中進行資料彙整與分享,進行同儕比較,以利進行相關政策調整。

藥師是抗生素管理守門人 從處方審核到監測等關鍵環節

在抗生素管理問題上,藥師亦是重要的「守門人」。張豫立表示,藥師不僅負責醫院常規抗生素使用的審核與定期監測,同時也協助醫院建置臨床處方資訊與決策輔助系統,依照肝腎功能進行劑量調整或過敏警示,以降低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提高處方的合理性。

此外,為了應對抗生素抗藥性議題,世界藥學會(FIP)也呼籲,應擴大疫苗接種,以直接降低感染發生,減少抗生素需求。張豫立指出,目前全球已有56個國家的藥師可以執行疫苗接種,甚至有26個國家的藥師可以開立疫苗處方箋。

「藥師做為醫療團隊的一份子,非常樂意貢獻專長,共同解決抗生素抗藥性與供應問題」。張豫立指出,為了因應複雜的臨床需求和精準用藥,如同專科醫師和專科護理師,藥師的專科發展已是國際趨勢,目前台灣已有部分藥師取得美國感染專科藥師認證,台灣也開始逐步推動藥師的專科化訓練與認證。

抗生素 藥師 抗藥性 疫苗接種 藥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