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做一個令人喜愛的老人?寫了一百多本書的百歲作家佐藤愛子不這麼認為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醫聲要聞

諮商爆棚1/心理諮商爆滿另類現象 有人坦言為兩個字來

心理諮商師認為,年輕人心理諮商有必要性,但需清楚說明諮商對象應是曾經自殺或有自殺意念的高風險族群。本報資料照片
心理諮商師認為,年輕人心理諮商有必要性,但需清楚說明諮商對象應是曾經自殺或有自殺意念的高風險族群。本報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為降低年輕人自殺死亡率,衛福部八月起實施「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50歲族群免費3次心理諮商,但有精神科醫師發現,部分前來諮商的人為失戀、課業壓力,心情不好,就申請諮商,甚至有人坦言只想「嘗鮮」。但也有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認為,心理諮商有其必要性,但需清楚說明諮商對象應是曾自殺或有自殺意念高風險族群。據了解,衛福部心健司本周將公布最新方案,不排除調整適用對象、補助方式等。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顯示,年輕族群憂鬱症發生率10年來大約增加20%,依2016至2021年健保就醫資料顯示,15歲至30歲年輕族群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從22.1萬人成長至29.2萬人,健保就醫人數占率由4.8%成長至7%,成長率為47%。

「心理諮商方案大受歡迎,卻也發現另類現象。」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說,有些人失戀,心情不好,有些是功課變差、人際關係不好前來諮商,也有人坦承從沒做過心理諮商,想要嚐鮮。就他來看,這些人還不到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地步。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說,衛福部推廣年輕人心理諮商,給予外界感覺是希望民眾靠近、了解、多使用諮商,但真正用意應是讓有自殺高風險的年輕人利用諮商降低自殺風險,「如果沒有限定對象,一定會出現濫用、浪費的情形」。

羅惠群說,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精神醫療屬不同層次,若心理問題未達疾病診斷,可由心理諮商協助,當心理問題危害到生活功能則進入心理治療,再嚴重引起焦慮症、憂鬱症等,才需精神醫療。諮商心理師不希望國人心理問題走向精神疾病,重視預防端才能省下健保資源。衛福部推動年輕人心理諮商,關鍵在於篩選出自殺高風險的人轉介至精神醫療,「把想自殺的人救起來」。

「不否認可能有少數人如此,但大部分應該不是。」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張家銘說,台灣多數人內心是壓抑的,擔心被人貼標籤或歧視,不容易走進診間諮商說出自己心事,尤其青少年常有課業、感情、生涯等心理困擾,時常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造成自殺率上升,如果可以讓個人、醫療機構一起來面對,這都是開始,願意接受諮商的人,應該都是有需要的。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心理諮商十分有意義,最近有名女大生利用衛福部方案前來諮商,到診間時還沒有說任何話先哭了30分鐘,哭完後心理師詢問了解,女大生因男友劈腿苦不堪言,哭完、聊完後,心情放鬆不少,避免心情持續憂鬱,諮商是很值得的一件事。

衛福部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提供醫事人員免費6次心理諮商,每次補助6000元,但15至30歲諮商方案僅3次,每次補助1600元,許多心理師認為諮商次數、補助金額應比照疫情時的模式。羅惠群說,全聯會已向衛福部心健司反應,且心健司於9月上路的第二階段方案,會更清楚說明降低自殺率的政策動機。

楊聰財指出,不能因為少數人影響多數人的諮商權益,心理諮商、心理治療都需要療程,就像寫篇文章,要有「起、承、轉、合」,一般至少要4次,建議政府增加預算支援,避免「不完全」的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療程,對個案及醫病關係反而造成傷害。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