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癌症防治

2025癌症論壇/癌二代更易憂鬱 張維宏:應建立支持系統

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張維宏。記者葉信菉/攝影
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張維宏。記者葉信菉/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如果我更有能力,是不是就能救回家人?」、「家人需要我,我要撐住。」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張維宏指出,父母罹癌對子女影響深遠,年紀愈小愈容易焦慮與內疚,甚至認為是自己造成父母生病;早熟的孩子可能承擔家長角色,成年子女也可能因而影響工作與生活。

張維宏自身也歷經祖母、父親、伯父罹癌,並在健檢時發現罹患第四期淋巴癌。這段經歷讓他走上心理腫瘤諮商之路。他將有至親罹癌經驗者稱為「癌二代」,指出他們比一般病患更易陷入憂鬱情緒。若親人治療情況不佳甚至病逝,更可能影響到治療意願。

他建議,旁人可透過傾聽與理解其家人罹病的經驗,協助癌二代紓壓。首先是務必善用醫療與心理專業的知識資源;壓力不會消失而是起起伏伏,可學習壓力管理技巧;跟家人溝通不順暢可尋求專業諮商心理師協助。此外,應提醒自己家族史不是命運走向,醫療技術持續進步的今天,應持續懷抱希望。

張維宏建議病友主動參與相關社群,建立支持系統,就能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今天繼續第二天論壇,與會專家包括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右起)、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張維宏、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三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宇欽、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蔡淳光、癌症希望基金會主任陳昀、知名球評潘忠韋、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記者葉信菉/攝影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今天繼續第二天論壇,與會專家包括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右起)、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張維宏、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三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宇欽、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蔡淳光、癌症希望基金會主任陳昀、知名球評潘忠韋、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記者葉信菉/攝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