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癌症新趨勢:不抽菸肺癌是世界五大癌症死因、50歲以下台灣大腸癌增加幅度亞太第一!聽專家解析原因與如何預防?

聯合報與國衛院所攜手合作舉辦2024年癌症論壇「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左起)、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立法委員王正旭、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臺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一同回答聽眾疑問。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與國衛院所攜手合作舉辦2024年癌症論壇「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左起)、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立法委員王正旭、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臺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一同回答聽眾疑問。記者余承翰/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約有12.1萬人罹癌,5.2萬多人死亡,依110年統計,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國人更是「聞癌色變」。但早期篩檢、診治,癌症0到1期5年存活率為第4期2至7倍,國健署提供五大癌症篩檢,全基因檢測協助個人化健康規畫,中院也正研發癌症疫苗,期盼及早診治癌症,提升癌症存活率。

聯合報連續第6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繼昨天之後,今天繼續第二天的議程。連續兩天活動中,超過20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最新資訊,現場300多名民眾也熱情參與。

聯合報連續第6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今天繼續第二天的議程。連續兩天活動中,超過20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最新資訊,現場300多名民眾也熱情參與。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連續第6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今天繼續第二天的議程。連續兩天活動中,超過20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最新資訊,現場300多名民眾也熱情參與。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與國衛院所攜手合作舉辦2024年癌症論壇「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右起)、臺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立法委員王正旭、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蒞臨出席,共襄盛舉。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與國衛院所攜手合作舉辦2024年癌症論壇「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右起)、臺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立法委員王正旭、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蒞臨出席,共襄盛舉。記者余承翰/攝影

為及早發現癌症,國健署提供五大癌症篩檢並開啟「主動追陽」模式

為及早發現癌症,國健署長吳昭軍說,國健署提供五大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及肺癌,據統計,112年癌症篩檢481萬人次,總共發現癌前病變5萬人、確定罹癌達1.3萬人。為降低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與健保署自2023年6月起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對癌症篩檢發現疑似異常個案,開啟「主動追陽」模式,協助民眾就醫與治療。

國健署長吳昭軍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國健署提供五大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及肺癌,據統計,112年癌症篩檢481萬人次,總共發現癌前病變5萬人、確定罹癌達1.3萬人。記者余承翰/攝影
國健署長吳昭軍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國健署提供五大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及肺癌,據統計,112年癌症篩檢481萬人次,總共發現癌前病變5萬人、確定罹癌達1.3萬人。記者余承翰/攝影

肺癌不抽菸的個案多!不抽菸的肺癌已是世界第五大癌症死因,且全球肺癌患者逾3成沒有吸菸史

肺癌已躍升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一名,民國111年7月1日起開辦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截至2023年12月,共有7.8萬人接受篩檢,發現956名肺癌個案,其中813人為早期個案,占比為85%。

「肺癌在台灣,很特別是,不抽菸的肺癌個案特別多。」中研院士楊泮池表示,這不只在台灣,不抽菸的肺癌已是世界第五大癌症死因,且全球肺癌患者逾3成沒有吸菸史,不抽菸的肺癌在全球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不抽菸為何會罹患肺癌?

楊泮池說,多為家族史與環境暴露有關,尤其是家族血親有2名以上肺癌患者,屬於多發情形,經估算10年內,100人中有7、8人會得到肺癌,相對比只有1名親人罹患肺癌者,100人中僅有3人會得到肺癌,比率高出很多。

為預防肺癌,楊泮池說,不要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早期肺癌沒有症狀,等到症狀出現,「大多數病人都是晚期」。國健署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針對不吸菸肺癌篩檢,以提高第一期肺癌的診斷率及五年存活率,未來精準醫學更可能讓肺癌變成慢性病。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預防肺癌,不要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早期肺癌沒有症狀,等到症狀出現,「大多數病人都是晚期」。記者余承翰/攝影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預防肺癌,不要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早期肺癌沒有症狀,等到症狀出現,「大多數病人都是晚期」。記者余承翰/攝影

5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增加已全球性趨勢,台灣增加幅度已是亞太第一

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指出,目前男性發生率已達每10萬人口43人,女性每10萬人口29人,已有多篇研究證典,當大腸癌發生率達到每10萬人口30人時,就應進行大規模篩檢,台灣大腸癌篩檢下修到45歲已是國際趨勢,台灣必須有自己的政策。

邱瀚模分析台大健康管理中心17年資料,接受大腸鏡檢查者,40歲到49歲民眾,發現大顆腫瘤的進行性腺瘤正快速增加,發生風險較他們的父母那一代增加1.5倍以上。

邱瀚模主持台灣大腸癌篩檢計畫已10年,多來他也觀察,1960出生之後的世代,年輕大腸癌的患者增加迅速,而與國科會研究發現,台灣年輕癌友的基因突變可能不同,未來治療與預防都有不同方向。

台大醫學院教授邱瀚模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分析台大健康管理中心17年資料,接受大腸鏡檢查者中,40歲到49歲民眾有大顆腫瘤的進行性腺瘤發生率快速增加,風險較他們的父母那一代增加1.5倍以上。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大醫學院教授邱瀚模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分析台大健康管理中心17年資料,接受大腸鏡檢查者中,40歲到49歲民眾有大顆腫瘤的進行性腺瘤發生率快速增加,風險較他們的父母那一代增加1.5倍以上。記者余承翰/攝影

癌症篩檢能否放寬更多會擴大到無癌症家族史?

是否放寬多種癌症篩檢年齡或無癌症家族史民眾,吳昭軍指出,須有科學實證,目前大腸癌篩檢下修至45歲,進行評估中;立委王正旭表示,他今年3月曾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針對癌症篩檢提出修正案,如果民眾配合國家政策進行健康檢查,所需支出能以節稅方式核抵,作為鼓勵民眾接受健檢的誘因。

立委王正旭表示,他今年3月曾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針對癌症篩檢提出修正案,如果民眾配合國家政策進行健康檢查,所需支出能以節稅方式核抵,作為鼓勵民眾接受健檢的誘因。記者余承翰/攝影
立委王正旭表示,他今年3月曾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針對癌症篩檢提出修正案,如果民眾配合國家政策進行健康檢查,所需支出能以節稅方式核抵,作為鼓勵民眾接受健檢的誘因。記者余承翰/攝影

除癌症篩檢外,癌症預防也十分重要

吳昭軍說,國健署自107年12月25日起全面提供國中女生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 ,但HPV疫苗對男性頭頸癌、口咽癌等癌症也有預防作用,希望爭取預算,也為國中男生全面施打HPV疫苗,並盼明年上路。

研究證實癌症發生與基因突變有關,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現在已有超過700位民眾進行全基因檢測(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以關注健康的正常人和擁有家族癌症史的高風險族群占35%。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現在已有超過700位民眾進行全基因檢測(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以關注健康的正常人和擁有家族癌症史的高風險族群占35%。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現在已有超過700位民眾進行全基因檢測(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以關注健康的正常人和擁有家族癌症史的高風險族群占35%。記者余承翰/攝影

民眾可以利用全基因檢測來進行精準預防醫學,透過解開人體的基因密碼,辨認出高風險潛在疾病,並量身定製個人化的預防策略。張家銘強調,像喝酒易臉紅,即是ALDH2基因遺傳變異,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風險就會提高;而年輕時膽固醇偏高,即可能有APOE基因,要小心失智風險。如能提早了解先天的基因風險,就能找出可能面臨健康風險的因子進行預防。

民眾可望透過全基因檢測來進行精準預防醫學,利用mRNA科技來製造個人化癌症疫苗

此外,檢測、分析癌細胞突變點,搭配運用mRNA科技,便可用於製造個人化癌症疫苗,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指出,癌症疫苗的作用原理在於運用原發癌癌細胞中的「基因突變位點」,設計多價mRNA個人化癌症疫苗,而疫苗可引發免疫細胞「殺手型T細胞」辨識微小癌細胞,並予以殲滅。

陶秘華指出,這樣的作用機制可同時對付原發癌、轉移癌,即使癌細胞在微轉移階段,或跑到某器官冬眠,免疫細胞T細胞還是可以把這些潛藏的癌細胞揪出來,癌細胞就沒有機會壯大、作亂,若未來癌友注射這樣的疫苗,或可幫助預防癌症復發。目前相關技術還在研究階段,期待往後透過mRNA個人化癌症疫苗研發、運用,可讓癌轉移、復發風險大幅降低,並節省更多醫療花費。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癌症疫苗的作用原理在於運用原發癌癌細胞中的「基因突變位點」,設計多價mRNA個人化癌症疫苗,而疫苗可引發免疫細胞「殺手型T細胞」辨識微小癌細胞,予以殲滅。記者余承翰/攝影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指出,癌症疫苗的作用原理在於運用原發癌癌細胞中的「基因突變位點」,設計多價mRNA個人化癌症疫苗,而疫苗可引發免疫細胞「殺手型T細胞」辨識微小癌細胞,予以殲滅。記者余承翰/攝影

「友善抗癌」議題詢問AI軟體,重點在於態度、陪伴和正確抗癌知識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表示,今年的癌症論壇的報名名單中,有位林先生留言,去年參加聯合報舉辦的全民男性健康日講座,意外發現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數值偏高,進一步檢查確診攝護腺癌第二期,目前正接受治療中,十分鼓舞人心。

吳貞瑩說,若以「友善抗癌」議題詢問AI軟體,其答覆認為,最重要的是「態度」,社會大眾應以尊重、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位癌友、癌友家人;再來就是陪伴、協助家務、心理諮商;最後需多宣傳正確抗癌知識,提高人們對癌症的認識,而聯合報正實踐這樣的行動、理念,期待可以傳遞更多抗癌的友善力量,讓更多癌友、癌友家人得到支持、援助。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表示,聯合報期待傳遞更多抗癌的友善力量,讓更多癌友、癌友家人得到支持、援助。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於「2024年癌症論壇」中表示,聯合報期待傳遞更多抗癌的友善力量,讓更多癌友、癌友家人得到支持、援助。記者余承翰/攝影

責任編輯:辜子桓、吳依凡

癌症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