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個由臨床病理專科醫師成立的「未來醫檢臨床病理科專科診所」正式開幕。由臨床病理大老孫建峰擔任院長,他指出,分子檢驗方法的進步與發展,讓長期隱身於實驗室、居於第二線的臨床病理科醫師,可以找到新角色,將大力協助衛福部的陽追計畫,真正落實癌症篩檢及早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根據衛福部公布111年十大死因,癌症時鐘再度快轉,平均每10分10秒就有一人因癌症離開人世,未來醫檢臨床病理科專科診所盼能與衛福部「陽追計畫」合作,協助篩檢陽性個案的轉診及確診。
未來醫檢診所醫師陳冀寬指出,國內推動五大癌篩,國人若是透過LDCT檢查看到毛玻璃狀的徵兆,醫師其實無法給予太積極的建議,只能呼籲定期回診檢查,民眾或是惶惶不安等待,或是過度積極處置。他以當時的中研院副院長、現任行政院長陳建仁為例,陳建仁當時也是追蹤多年,當病兆惡化後,眾人迎來「期待已久」的變化,才進行手術切除。
他期待,由臨床病理醫師組成的未來醫檢診所,與國內發達的生技產業結合,當民眾檢驗出初期的變化,或許考慮可以搭配檢測痰液中的基因檢測,近一步確認癌化的可能性,再決定緩和的健康促進、持續追蹤,或是更積極的處置手段。
除了將科學化的健康風險分級評估,導入精準健康的領域,也將持續協助醫院代檢業務、藥廠人體實驗需求、民眾血緣親緣鑑定、預防醫學等。
被稱為台灣輸血醫學之母的林媽利醫師昨天也出席並指出,大約在1980年代,她與孫建峰醫師都剛從美國回台,臨床病理科的醫師們不知道自己在台灣要扮演什麼角色,兩人經常討論,並在心裡有許多掙扎,很高興看到臨床病理醫師如今找到新的定位與角色。
孫建峰說,目前的臨床病理科醫師在醫院,雖然是服務病人,但是「顧客」其實是其他專科醫師,如今,絕大多數的分子醫學檢測服務,都仰賴臨床實驗室開發的檢測技術LDTs,除了精準檢測,還需要醫師身份才有資格判讀,因此臨床病理科醫師找到了新定位,希望未來可以直接協助病患,結合政府與產業資源,成為新型態生技產業的領航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