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7月1日推出「帶狀皰疹疫苗補助計畫」,超過50歲的市民若想要打免費打一劑帶狀疱疹疫苗,必須有「自我健康管理」的市民才能獲得這項福利,低收入戶則是補助兩劑。關鍵的「自我健康管理」到底什麼?包括113年打過流感及新冠疫苗並完成簽署「醫療決定書」之市民。這種附帶條件的疫苗政策絕無僅有,且抱著準備「討罵」及不斷被抱怨的狀況下,為何桃園市衛生局長賈蔚非得這樣做呢?
賈蔚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這種新嘗試的政策,是來自於想協助導正民眾自我健康的行為,因為,近年衛生政策的推廣,像是篩檢、打疫苗,為了提高民眾參與推出很多「誘因」,送雞蛋、面紙、禮券、抽獎⋯等,來達到疫苗接種、癌篩的執行成效。久而久之,「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變弱,「獎品比較」的心態卻慢慢形成,實不樂見。
賈蔚直言,這種現象讓政策推動越來越歪樓,民眾不是應該為自己的健康負責而出來接種疫苗及篩檢嗎?怎麼會以誘因而決定健康行為呢?因此,綁定式的補助計畫,就是希望民眾要先對自己健康負責,須有健康行為,才能再享受另一項福利。
而無論簽署醫療決定書或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皆是實踐健康自主的重要行動。政策也在賈蔚的堅持下執行,果然衛生局接到的都是抱怨電話,「為何還沒享受到『福利』,就先花錢立『遺囑』。」,讓衛生局更意識到國家重大政策與人民認知的距離。因此,補助計畫有一項是得先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雖然桃園市衛生局是有推出諮商費補助計畫,但多數民眾仍得負擔一定額度的費用。
而為何非得用綁定政策補助疫苗政策,又為何是大家陌生的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呢?賈蔚道出原因,由於帶狀疱疹疫苗,完整打完兩劑非常昂貴,有些縣市開放低收入戶免費接種,但觸及人數少,若想開放多一些對象,又礙於經費,而政府本來就有健康政策推動的責任,因此綁定的概念就是「一個帶一個」,健康環環相扣的概念,強調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核心價值,是這次綁定政策設計的原因。
而賈蔚是急診醫師出身,在臨床上看盡意外來得太快,家屬在現場難以做醫療決策的難處,因此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後,他就上過教育訓練課成為核心講師,加上立法已過7年,至今預立醫療決定書簽署率極低,因此希望可以讓民眾了解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意義,這並非是寫遺囑這麼簡單,而是自己決定自己未來醫療的決策。
這項極具社會實驗性質的疫苗補助計畫,外界也想看綁定政策能否成功,雖然政策在研擬過程,議員也百思不解,衛生所的醫療人員也不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核心意義,更不敢開口跟民眾談生死,但賈蔚仍決定,試了再說,「若怕被罵那就什麼政策都推不了!」
為了提高服務量能跟近便性,桃園市境內的衛生所都設有ACP門診,有的每個月開一次,有的兩週一次,賈蔚期待未來,每個衛生所每週可以有一次門診,而為了讓衛生所人員了解,也安排教育課程與見習,讓第一線人員知道如何跟民眾說明解釋。
「萬事起頭難,不試永遠都不知道。」賈蔚也希望,民眾在看待任何醫療政策時,不要急著批評,可以多給予支持,有些是陳年老問題,並非一夕間就能改變,醫療環境的改變須要大家共同協力一起幫忙。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