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在「2025健康台灣超高齡-骨鬆精準防治策略專家會議」中表示,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居亞洲第一,尤其髖部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達14.1%,五年死亡率更高達42%,且八成患者一年後無法獨立完成日常活動,對家庭與長照體系造成沉重負擔。他指出,政府應規劃4大面向,包括利用AI判讀找出高危險群,加強追陽並納入慢病888計畫、建立更年期提早介入治療採疫苗觀念,政府須啟動骨鬆防治研究計畫,以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
陳崇桓指出,骨鬆骨折不僅發生率高,且12.9%髖部或脊椎骨折患者一年內會再次骨折,且次數越多,風險呈指數上升,他表示:「斷一次風險變兩倍,斷兩次變五倍,斷三次變八倍。」更驚人的是,髖部骨折一年後,80%患者無法獨居,40%永久殘障,形成「不死更可怕」的困境,更成為家庭與長照系統的長期負擔。
預防勝於治療
面對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450萬人,陳崇桓提出「精準防治」的觀念,並提出國際骨鬆治療新趨勢,應是在「骨缺乏(-2.5 而該如何找出骨鬆高危險群者,目前部份縣市篩檢政策先行,陳崇桓建議,地方政府利用AI技術判讀X光,可在既有影像中進行深度分析,精準找出高風險族群,並強調這能大幅減少篩檢花費,實現精準篩檢。但他也指出,全面普篩需更多研究證實其效益,現階段應優先針對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並利用適合台灣的本土化評估工具,如:OSTAi(女性)與MOSTAi(男性),透過年齡與體重即可先快速評估風險。 他更表示,篩檢後的追蹤同樣重要,他建議參考英國家醫制度的陽性個案追蹤模式,可納入現行的慢性病888計畫,建立系統性的骨鬆陽追計畫。全人照護新模式:FLS與OLS雙軌並進
為落實全人照護,陳崇桓提出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LS)與骨鬆聯絡服務(OLS)雙軌模式。台灣自2016年推動FLS至今,已有53家醫院實施,並於2017年獲國際骨鬆協會頒發「最佳次級骨折預防推廣獎」。然而,目前多數FLS仍靠醫院自籌資源,陳崇桓呼籲健保應將這些服務納入給付。
教育是預防的根本
陳崇桓最後強調,骨鬆防治需從根本觀念改變:「我們應該把骨鬆防治當成打疫苗,才能應用精準篩檢做好全人照護。」隨著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建立完善的骨質疏鬆防治網,不僅是醫療問題,更是維持國家生產力與減輕長照負擔的關鍵;他更建議整合社區資源,結合長照據點與行動醫療車,推動防跌教育與運動課程。
‧退休男投資300萬買套房「保證10年收租」僅五年就狂虧出場
‧多年不去超商!40歲主婦一家三口超強節約術:省錢、健康又環保
‧「和丈夫一年來天天做愛」三寶媽產後不敢面對伴侶 用行動找回信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