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有天早上刷牙,我像被點穴,手突然定在半空中;除了手之外,我的腳也出問題,走路常常因為無法控制動作差點跌倒出意外。」60歲中晚期巴金森患者王先生說道。苑裡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協勳說,中晚期巴金森病人常出現如開關被關閉的「斷電」現象或無法自主控制動作的異動症,一旦藥效在體內無法保持穩定,身體就可能無法正常動作的症狀。
莊協勳表示,巴金森病為神經退化性疾病,隨著腦內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逐漸減少,會產生動作障礙及很容易被忽略的憂鬱等非動作障礙,許多病人出現靜止時手部莫名顫抖、行動緩慢、小碎步、肢體僵硬等症狀才前往就醫,必須透過服用藥物補充及以維持血中多巴胺的濃度,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功能。
Q為什麼巴金森病病人會出現斷電現象、異動症?
莊協勳指出,目前治療巴金森病的藥物大致分為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兩大類。由於巴金森病的外顯動作症狀明顯,病人常急迫的希望一開始就使用藥效較強的藥物來治療,例如左旋多巴。以長期服用左旋多巴的病人來說,當藥物的蜜月期一過,藥物濃度難以在體內維持穩定,就可能出現藥效波動現象,當藥物濃度過高就會造成異動症,病人手腳或身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當藥物濃度過低時,身體會突然斷電,病人意識清晰卻無法動彈,諸如此類的狀況並不少見,除了可能遭受異樣眼光外,曾有病友走路到一半「凍住」,被卡在車多的馬路中央,十分危險。
Q如何降低斷電現象、異動症影響生活的風險?
巴金森病會慢慢的剝奪生活自理能力,「病人和醫師共同找出長期作戰的治療策略,維持藥效穩定,讓病人能正常生活,是巴金森病治療的重要目標」,莊協勳說。
莊協勳表示,為避免藥物引起的異動症,會採用「藥物接力」的策略,透過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延緩使用左旋多巴的時機,以改善藥效波動的問題。治療過程中也會隨時觀察病程發展,當病程發展至中晚期,病人開始出現其他併發症,會再視狀況調整治療方針,或經醫師評估後採取深腦刺激術,拉長病人能正常生活的時間或是改善生活品質。莊協勳也提到,近年文獻陸續證實,在一開始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治療,相對能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對於常伴隨的憂鬱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也要特別注意不同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影響,
Q巴金森病病人還可以怎麼維持自身生活品質?
許多巴金森病病人隨著病程發展,腦內的多巴胺細胞愈來愈不夠,服藥劑量愈變愈重,開始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自行減藥或停藥等,反而會加速病況惡化,莊協勳建議病友:
・規律服藥,勿自行減藥或停藥
・在安全的前提下搭配適當運動
・主動與醫師討論症狀且配合治療
醫師在地觀察小叮嚀:苗栗病患多長者,應建立正確的疾病觀念,避免延誤就醫
莊協勳表示,以自身服務的苗栗苑里裡來看,60歲以上年長的病人居多,且民眾對疾病認識不清,常誤以為顫抖、行動緩慢是老化的正常現象,症狀被忽略因而延誤就醫;或長輩們沒與子女同住,在老老相伴或獨居的狀況下,即使有了症狀,也會沒被及時發現而耽誤就醫。
莊協勳鼓勵病友,唯有建立對疾病的正確觀念,才能及早發現,確診後遵循醫囑配合治療,以維持生活品質、延長藥物的使用年限。
巴金森病自我檢測40秒手指操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帕金森氏症問題不只是動作 便秘、睡眠障礙都是警訊
世界巴金森日/是否手抖、臉僵…自我檢測巴金森
簡報忘詞、公文寫不了字…壯年得巴金森病 衝擊事業和家庭 醫:漸進式用藥、可延緩
「放鬆1.2.3」睡前小運動 專家籲多運動延緩巴金森氏症
煮婦聞不出味道 巴金森病前兆
健保大數據/110年巴金森氏症患者就醫5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巴金森氏症治療特色院所
好好治療巴金森 壽命與一般人無異
及早進行吞嚥訓練 多運動是延緩巴金森病程的關鍵
深部腦刺激手術治巴金森 術後仍須服藥控制
調節大腦多巴胺 巴金森需長期用藥、隨時調整
巴金森病友年增2千人 左旋多巴藥物使用量最多
新藥+量表納入給付 及早發現巴金森氏症患者
68歲開朗阿公性情大變 就醫發現罹患巴金森氏症
「撲克臉」非臉臭 醫師提醒手抖面僵可能是巴金森氏症
營養師5招「快樂」飲食 愈吃愈快樂 遠離巴金森病風險
緩釋型巴金森氏病新劑型藥品 減少異動症和斷電症狀
生活照護/巴金森病友的家 家具少一點、動線要寬敞
警訊自我檢測/及早發現巴金森病 每月8號手指操自我檢測
巴金森病警訊/及早警覺憂鬱焦慮 不能忽略的巴金森病前兆
巴金森病治療/藥物、運動雙管齊下 延緩巴金森病效果明顯
生活照護/家有巴金森病患者該如何安置 3要點打造安全居家環境
生活照護/當你的巴金森病家人有吞嚥困難、營養不良 照顧者有哪三招可幫助他?
巴金森警訊/出現手抖、憂鬱、關節僵硬?小心可能是巴金森病
延緩退化/5招巴金森病居家運動操 訓練肌力延緩手腳顫抖
巴金森治療/被診斷「巴金森氏症」怎麼辦? 醫師詳解四大治療方法
巴金森治療/爸爸不怕巴金森症 家人和醫療團隊給你靠
圖表/不只手抖、慢動作 憂鬱也潛藏巴金森病風險
飲食照護/巴金森病潛藏憂鬱風險 營養師推五種「快樂」飲食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