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忘詞、公文寫不了字…壯年得巴金森病 衝擊事業和家庭 醫:漸進式用藥、可延緩
由於簽公文寫不出字、介紹產品常常忘詞等認知障礙,工作不再得心應手,在無奈之下選擇離職,備受挫折感的他,不願向疾病認輸,也不想成為家人的絆腳石,開始主動了解病況,積極接受治療。靠著規律用藥、打太極拳和維持正向樂觀心情,如今已能自理生活,並回到工作崗位。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日,根據健保資料庫110年統計,台灣有超過七萬人罹患巴金森病,其中約有6600名患者正值工作黃金年齡,或像吳大哥一樣是家中經濟支柱。專家表示,巴金森病病程漫長,建議病友配合醫師治療,隨時更新病況,且積極運動、調適心情,有助於延緩惡化。
巴金森病非老人專利 早發患者病程長易封閉
巴金森病是一種退化性神經疾病,好發年齡在55-65歲,「顫抖」是巴金森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動作障礙科主任陳柔賢指出,一旦出現手部顫抖、動作緩慢僵硬、應盡早就醫治療,降低對工作和生活的衝擊。
台北榮總一般神經科醫師蔣漢琳指出,臨床上也有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愈年輕的患者可能與遺傳有關,根據觀察,早發性巴金森病患者比年長患者病程進展慢,受動作障礙及憂鬱等非動作障礙影響的時間更長,容易出現自我封閉狀態。由於中壯年正值衝刺事業和成家的重要階段,一旦確診對個人與家庭都產生巨大影響。
然而,早在巴金森病發病前10年可能出現非運動障礙症狀,包括便秘、嗅覺異常、常做惡夢且拳打腳踢、憂鬱等,陳柔賢呼籲,民眾千萬別輕忽,一旦等到出現動作障礙影響生活,就必須接受藥物治療控制症狀。
漸進式用藥 控制病況與副作用
陳柔賢表示,目前緩解及控制巴金森病以藥物治療為主,分左旋多巴與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兩大類。藥物能讓多巴胺細胞分泌多巴胺,或減緩多巴胺代謝速度,但每個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不同,長期用藥可能出現副作用,如不由自主的動作,又稱異動症,醫師會視病患狀況採漸進式用藥來控制病況。
值得注意的是,醫師最擔心的是巴金森病患者沒有遵從醫囑,一旦感覺身體良好時減少用藥,需要克制顫動時又自行加藥,甚至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或異動症而減藥,長期下來影響用藥成效。陳柔賢說,藥物治療的重要關鍵不是改善吃藥當下症狀,而是持續維持血中藥物濃度的穩定,讓大腦適應在正常狀態。蔣漢琳也提醒,若未配合醫師規律用藥,藥效波動及異動症可能會提早出現,治療需要更複雜的相對應用藥。
巴金森治療方法百百種 主動與醫師討論很重要
因此,陳柔賢特別鼓勵患者積極運動,研究證實運動有助延緩巴金森病的病程,建議從簡單的跨步做起,一天兩次,每次40分鐘,或是也可以跳舞、國術、做伸展運動和打太極拳。
蔣漢琳說,若心理沒有調適好,也會影響患者病況,有些人往往確診時伴隨焦慮和憂鬱,導致病況更糟。她建議患者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病情,一百種病人就有一百零一種治療方式,家人給予支持也很重要,巴金森病的治療已經比過去進步許多,健康飲食、好好運動、規律治療是有機會回到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帕金森氏症問題不只是動作 便秘、睡眠障礙都是警訊
世界巴金森日/是否手抖、臉僵…自我檢測巴金森
「放鬆1.2.3」睡前小運動 專家籲多運動延緩巴金森氏症
煮婦聞不出味道 巴金森病前兆
健保大數據/110年巴金森氏症患者就醫5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巴金森氏症治療特色院所
好好治療巴金森 壽命與一般人無異
及早進行吞嚥訓練 多運動是延緩巴金森病程的關鍵
深部腦刺激手術治巴金森 術後仍須服藥控制
調節大腦多巴胺 巴金森需長期用藥、隨時調整
巴金森病友年增2千人 左旋多巴藥物使用量最多
新藥+量表納入給付 及早發現巴金森氏症患者
68歲開朗阿公性情大變 就醫發現罹患巴金森氏症
「撲克臉」非臉臭 醫師提醒手抖面僵可能是巴金森氏症
營養師5招「快樂」飲食 愈吃愈快樂 遠離巴金森病風險
緩釋型巴金森氏病新劑型藥品 減少異動症和斷電症狀
生活照護/巴金森病友的家 家具少一點、動線要寬敞
警訊自我檢測/及早發現巴金森病 每月8號手指操自我檢測
巴金森病警訊/及早警覺憂鬱焦慮 不能忽略的巴金森病前兆
巴金森病治療/藥物、運動雙管齊下 延緩巴金森病效果明顯
生活照護/家有巴金森病患者該如何安置 3要點打造安全居家環境
生活照護/當你的巴金森病家人有吞嚥困難、營養不良 照顧者有哪三招可幫助他?
巴金森警訊/出現手抖、憂鬱、關節僵硬?小心可能是巴金森病
延緩退化/5招巴金森病居家運動操 訓練肌力延緩手腳顫抖
巴金森治療/被診斷「巴金森氏症」怎麼辦? 醫師詳解四大治療方法
巴金森治療/爸爸不怕巴金森症 家人和醫療團隊給你靠
圖表/不只手抖、慢動作 憂鬱也潛藏巴金森病風險
飲食照護/巴金森病潛藏憂鬱風險 營養師推五種「快樂」飲食
猜你喜歡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排便後擦屁股幾次是合理範圍?醫師建議最多擦5次就該收手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腹主動脈瘤破裂致死率逾五成 微創主動脈支架治療復原快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注意!咳嗽合併「11症狀」,最嚴重恐為「1癌症」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排便後不要擦太乾淨 醫建議:擦到淡黃色就收手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工頭1餐吃2便當「瘦10公斤」竟是罹糖尿病 醫曝免上身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