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開朗阿公性情大變 就醫發現罹患巴金森氏症
花蓮68歲林姓阿公原本總是笑咪咪,近來經常面無表情,家人誤以為阿公有心事,就醫才發現罹患巴金森氏症。門諾醫院指出,長輩若動作緩慢、肢體不靈活及手部顫抖應儘速就醫。
門諾醫院指出,巴金森氏症發病平均年齡約60歲,其中男性患病比率略高於女性。門諾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吳令治表示,屬常見的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初期患者會有動作緩慢、肢體不靈活、手部顫抖等症狀。
吳令治表示,巴金森氏症無法被治癒,但也非絕症,治療上以口服藥、貼片為主,手術治療須考量患者狀況,且開刀部位是腦部,因此選擇手術治療的患者相對少。
吳令治指出,臨床上她常會告訴患者,巴金森氏症不是絕症,是退化性的疾病,只要及早發現治療,可好好控制15至20年,就如同每個人都會有變老的一天,只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讓自己可以老的慢一點、活得更久一點。
醫師指出臨床上常遇到患者自行更改服藥次數或自行停藥,都可能造成病情加重,呼籲家屬應協助患者配合醫師治療,切忌聽信訪間謠傳或是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而耽誤治療。
門諾醫院指出,隨著病程到了中晚期,有80%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出現吞嚥問題,喝水容易嗆到、吃東西容易卡在喉嚨、覺得食物難吞嚥、吃完老是覺得有痰,進食會愈吃愈慢、愈吃愈少。
門諾醫院語言治療師許家寧表示,如果吞嚥問題未處理,可能會造成患者水份不足、營養不夠甚至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住院治療,呼籲家屬要留意患者狀況,尋求復健科語言治療師的協助,透過吞嚥檢查找出問題,協助患者能夠吃的更安全。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帕金森氏症問題不只是動作 便秘、睡眠障礙都是警訊
世界巴金森日/是否手抖、臉僵…自我檢測巴金森
簡報忘詞、公文寫不了字…壯年得巴金森病 衝擊事業和家庭 醫:漸進式用藥、可延緩
「放鬆1.2.3」睡前小運動 專家籲多運動延緩巴金森氏症
煮婦聞不出味道 巴金森病前兆
健保大數據/110年巴金森氏症患者就醫5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巴金森氏症治療特色院所
好好治療巴金森 壽命與一般人無異
及早進行吞嚥訓練 多運動是延緩巴金森病程的關鍵
深部腦刺激手術治巴金森 術後仍須服藥控制
調節大腦多巴胺 巴金森需長期用藥、隨時調整
巴金森病友年增2千人 左旋多巴藥物使用量最多
新藥+量表納入給付 及早發現巴金森氏症患者
「撲克臉」非臉臭 醫師提醒手抖面僵可能是巴金森氏症
營養師5招「快樂」飲食 愈吃愈快樂 遠離巴金森病風險
緩釋型巴金森氏病新劑型藥品 減少異動症和斷電症狀
生活照護/巴金森病友的家 家具少一點、動線要寬敞
警訊自我檢測/及早發現巴金森病 每月8號手指操自我檢測
巴金森病警訊/及早警覺憂鬱焦慮 不能忽略的巴金森病前兆
巴金森病治療/藥物、運動雙管齊下 延緩巴金森病效果明顯
生活照護/家有巴金森病患者該如何安置 3要點打造安全居家環境
生活照護/當你的巴金森病家人有吞嚥困難、營養不良 照顧者有哪三招可幫助他?
巴金森警訊/出現手抖、憂鬱、關節僵硬?小心可能是巴金森病
延緩退化/5招巴金森病居家運動操 訓練肌力延緩手腳顫抖
巴金森治療/被診斷「巴金森氏症」怎麼辦? 醫師詳解四大治療方法
巴金森治療/爸爸不怕巴金森症 家人和醫療團隊給你靠
圖表/不只手抖、慢動作 憂鬱也潛藏巴金森病風險
飲食照護/巴金森病潛藏憂鬱風險 營養師推五種「快樂」飲食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