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當民眾發現自己的手會不自主抖動時,心裡難免會感到驚慌、害怕。神經內科醫師許永居表示,門診中常有民眾求診時問說:「醫生,我的雙手會抖,會不會是罹患巴金森氏症?」其實手部顫抖是常見不自主運動之一,如果以情境來區分,常見休息性或動作性,其中,休息性手顫很可能是巴金森氏症所造成。
許醫師指出,以休息性手顫來說,患者雙手處於休息狀態的時候,通常是放在膝上就出現規律性顫抖,有時候連腳部也會出現休息性顫抖,像這種情況就要特別當心,因為這可能是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狀,同時還可能伴隨動作遲緩、姿態不穩、臉部表情僵硬等症狀,建議患者應盡速就醫診治。
許醫師進一步指出,以動作性手顫來說,這種顫抖通常是在手部拿筷子、夾菜、拿筆寫字等動作時發生抖動情形。另依手顫原因來分類,可分為心理性、生理性、原發性、病理性等四型,通常常見的手顫是原發性手顫,發作時常從一隻手開始,然後另一隻手逐漸跟著顫抖,有隨著年齡而變嚴重的情形。動作性手顫只要不影響到日常生活,其實並不用服藥治療。
還有一種常見情況屬於生理性手顫,如精神緊張或興奮、焦慮或害怕、過度肌肉疲勞等情況下也會發生手部顫抖,通常會發生在少數參加考試的學生身上,這些學生在考試時相當緊張,而且一緊張手就抖個不停,以致於連筆都拿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甲狀腺功能亢進、酒精中毒、某些藥物也會造成手顫,像這種情況只要針對病因治療就可改善或痊癒。
許永居表示,通常手部顫抖都事出必有因,每個人的手顫原因可能都不一樣,所以治法也截然不同,建議民眾可以事先自我評估,再尋求醫師診治。
許醫師指出,因為患者求診時,醫師常會詢問很多問題,包括休息時還是動作時顫抖、哪一隻手較嚴重、哪一隻手先顫抖、在什麼動作下較容易發生、顫抖範圍是否影響到頭頸或其它部位、幾歲時開始發生、抖動頻率快或慢、最近有沒有服用藥物、有沒有甲狀腺疾病史、有沒有手部外傷、家族遺傳史等。
若民眾能事先自我評估,就可以順利回答醫師的問題。許醫師指出,民眾可能會有疑問,到底怎樣的手顫才需要接受治療?這個問題通常是因人而異,主要是看個人的影響程度,譬如學生或設計師常要拿著筆,像這種情況所以就必須控制手顫程度。
大多數手顫症狀都能找到原因進行治療,所以民眾不要因為手顫而搞到自己緊張兮兮,有些人愈緊張就愈容易顫抖。建議民眾盡量跟醫師配合把病因找出來,如此就可以改善這種惱人的症狀。
【加入臉書社團】
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