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堅/癌症病友有需要施打第三劑新冠疫苗嗎?
目前國內疫苗接種對癌友有優先施打的措施,可說是對癌友一大利多政策,但癌友們在治療與追蹤過程,仍有許多疑慮,它們最關心的莫過於:
(1)疫苗可以施打嗎?(2)疫苗接種第二劑後,所產生的免疫保護力與常人一樣嗎?
(3)疫苗接種比起正常人,有需要施打第三劑嗎?
以下根據最近兩篇權威性國際Lancet Oncology(2021年10月5日發表)及Nature Cancer(2021年10月21日發表),及相關文獻綜合整理,供讀者參考如下:
(1)根據Lancet Oncology的期刊指出,在此次疫情期間,有一非官方之合作組織COVID surg collborative(全球新冠肺炎針對手術病人組成之合作機構),從2020年1至8月,統計61個國家,466間醫療機構,共收20,006位計畫癌症手術患者,進行前瞻性世代研究,結果發現非藥物介入之公共防疫措施(NPI)越強,則患者接受原計畫癌症手術的可能性降低,而且手術延遲的時間越長。
(2)根據Fendler等人在Nature Cancer(2021年10月21日發表),在一項前瞻性的研究(CAPTURE研究計畫),共收集585位癌症患者,其中24%為血癌患者,76%患者為固態腫瘤,評估施打BNT或AZ兩劑疫苗後之抗體保護力(從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結果發現癌症患者施打兩劑BNT或AZ疫苗2~4週後,有78%可產生棘蛋白IgG抗體,血癌患者產生的抗體比固態腫瘤低,另外發現施打一劑無法產生有效的中和抗體,施打二劑,對Delta和Beta病毒株比原始株保護力下降,血癌患者對抗Delta病毒能力較固態腫瘤低2倍。而且在所有585位癌症病患中有1%為突破感染,以Alpha及Delta病毒株為主,因其原因是無法有效產生免疫T細胞,所以建議針對癌症病患應給予補打第三劑。
(3)根據多項研究臨床試驗發現施打第三劑,可使中和抗體增加,特別Moderna施打第三劑,中和抗體濃度倍增,而輝瑞BNT第三劑施打,可有效對抗Delta病毒,對年長者特別有效力。英國的研究證實,第三劑可以預防症狀個案發生,發表於今年英國醫學期刊。
(4)至於混打疫苗的醫學實證:
在今年Nature雜誌,Lewis等人證實,多國研究均指出,混打疫苗效益高,其包括AZ混打BNT(有德國、英國、西班牙),及AZ混打Moderna(瑞典),皆可產生較強的免疫反應,大家公認的原因,因載體疫苗(AZ)可誘導強烈而且有效的T細胞反應(如殺手T細胞,CD8),mRNA疫苗(BNT、Moderna) 可誘導更高中和抗體濃度。
結語
癌症患者根據多項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不幸得到新冠肺炎,其死亡率較高,如果又是60歲以上,加上合併有慢性疾病共病的話,則死亡率更高,所以一定要施打二劑疫苗,在可行範圍內可以考慮施打第三劑。

張金堅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張金堅/癌細胞也會冬眠!談「腫瘤休眠」在癌症治療中的新進展
張金堅/癌症致病機轉及新冠致死率皆與腸道細菌有關?
張金堅/新冠流感化是必然趨勢?面對Omicron變異株的8個觀察
張金堅/Omicron高傳染力,封城噩夢將再臨?7重點看清為何不必過度驚慌
張金堅/關於抗新冠口服藥 你需要知道的4件事
張金堅/到底要不要驗?先弄懂何謂血清抗體檢測
張金堅/新冠疫苗施打後可能有不良反應?2種機轉一次看懂
張金堅/為什麼癌症治療會出現抗藥性?看懂6種抗藥性機轉
張金堅/免疫治療對哪些癌症有效?精摘癌症免疫治療最新趨勢
張金堅/微解封後能安心出門了嗎?科學文獻指引一次看懂
張金堅/為何肥胖者容易染疫且重症機率高?權威期刊揭密
張金堅/比英國變種突變快、傳播快的印度變種病毒可能來襲!疫苗對它有效嗎?
張金堅/為何英國變種病毒傳染力高?有3種情形應主動篩檢
張金堅/乳癌細胞會不會惡性轉移?研究發現「骨微環境」是關鍵
張金堅/癌友別輕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更困擾的癌因性疲憊
張金堅/睡眠時間多久才足夠?教授教你怎麼睡出健康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張金堅/致癌、降生殖力!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從2面向減少毒害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