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慢病好日子

【血液透析最愛問-3】三明治族腎友好忙碌...如何縮短洗腎後恢復時間、增加生活品質?

身為三明治族每天分秒必爭,透析後恢復體力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影響家庭、工作、個人日常生活,圖非新聞當事人。圖片來源/報系資料庫
身為三明治族每天分秒必爭,透析後恢復體力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影響家庭、工作、個人日常生活,圖非新聞當事人。圖片來源/報系資料庫

聽健康

00:00/00:00
早上6點準備早餐、送小孩上學、送爸媽去社區據點、上班下班、安親班接小孩、晚上到診所透析、11點回家、家務洗澡、準備睡覺時已過了半夜...而5小時後,又將開始新一天的循環。這是腎友文文姐的一天,也是多數正在透析的三明治族的寫照,醒來事情就如雪片般飛來,每天都在被時間追趕。

像腎友文文姐一般,其他正值中壯年的腎友,也可能面臨到白天上班,晚上透析晚班的滿檔行程。然而一天就是24小時,不多也不少,三明治族腎友想要維持洗腎與生活的平衡,一定有出現過以下疑問。

三明治族透析腎友該怎麼縮短洗腎後的恢復時間?圖片來源/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授權使用
三明治族透析腎友該怎麼縮短洗腎後的恢復時間?圖片來源/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授權使用

Q1.洗腎次數可以減少嗎?

依據國際治療指引,標準血液透析每周要洗三次、平均每次四小時是洗腎的最低要求,僅少數腎友經醫師評估可以一周兩次。

一般而言,多數腎友每周執行治療的時間至少12小時,其中將近七成(68%)接受高透量透析(High-flux)的患者治療後所需要的恢復時間超過2小時,有27% 的患者在高透量透析(High-flux)治療後所需要的恢復時間超過6小時以上,換言之透析加上洗腎後的恢復時間,代表著一周三天的時間就這樣「蒸發」了。

常常有腎友因工作、生活太忙而導致洗腎時間不足四小時,導致脫水不足、尿毒素清除不佳,甚至會引發高血鉀、惡化透析不平衡症。惡性循環加劇反讓透析後恢復時間被迫延長,陷入惡性循環。

研究顯示,每月錯過的療程次數、營養不良與發炎程度評分均為透析後恢復時間的負相關因素。尿毒分子中的大型中分子代謝與共病症疾病進程與發炎相關,血液透析病患若需要越長的恢復時間,可能損害健康及增加住院、死亡風險。

虛弱/缺乏活力、行動不便、身體恢復時間長、睡眠困擾、搔癢、口乾舌燥,以上可能是血液透析後的不適症狀。圖片來源/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授權使用
虛弱/缺乏活力、行動不便、身體恢復時間長、睡眠困擾、搔癢、口乾舌燥,以上可能是血液透析後的不適症狀。圖片來源/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授權使用

Q2.透析後恢復時間好長,感覺愈來愈疲倦,怎麼辦?

英國腎臟協會(RA, The Renal Association)2019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洗腎後虛弱疲憊,是腎友最困擾的透析症狀第一名。通常透析後,3分之1腎友在2小時能恢復元氣,約4成需要2~6小時才能恢復。

身為三明治族每天分秒必爭,透析後恢復體力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影響家庭、工作、個人日常生活。而且有研究顯示,透析後需要的恢復時間每拉長1小時,住院風險會增加3%、死亡風險增加5%。故「透析後恢復時間」可作為病患健康生活品質 (HRQoL) 、住院率及死亡率指標。

改善大的中分子毒素清除率,有助縮短恢復時間

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分享,2021年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中提及,新一代延展性血液透析術(HDx),可提升血液中大的中分子毒素清除率,對縮短透析後恢復時間有顯著幫助,也可以減少皮膚搔癢、不寧腿等症狀。

國外研究數據指出,

●採用延展性血液透析治療術 (Expanded Hemodialysis,HDx)的患者,透析後恢復時間大於 6 小時者比例減少,也透過12個月觀察,「疲勞、缺乏精力」評分為嚴重與重度的患者比例降低,同步改善患者日常活動執行能力及生活品質。

●約7成患者接受延展性血液透析術後,自評生活品質分數 (HRQoL) 顯著改善,整體幸福感、精力及睡眠品質亦獲得顯著改善。

想縮短透析後恢復時間,可以怎麼做?

●規律透析、重視透析清除率

●健康生活、遵從醫囑、注意飲食

●主動與醫療團隊溝通,調整治療方式

●尋求周邊親友心理支持

不管是不是三明治族,透過與醫師討論,多方面進行改善,同時調整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透析模式,提升血液中大的中分子毒素清除率,不僅促進生活品質、縮短疲勞恢復時間,還能降低住院率,減少後續醫療負擔!

延伸閱讀:洗腎(血液透析)完「恢復時間」長短很重要!別掉進急診住院的惡性循環

參考資料:

1.Hugh CR,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14;64(1): 86–94.

2.Elsayed et al. BMC Nephrology (2022) 23:298

3.Hugh CR,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14;64(1): 86–94.

4.Maurizio B, et al. Blood Purif. 2019;47:45-51.

5.Stephanie B, et al. Patient Related Outcome Measures. 2021;12: 315–321.

6.Penny JD, et al. Kidney Med. 2021 Jul 29;3(6):992-1002.e1.

【推薦社群】

【腎生不息-腎友透析週記】粉絲專頁

為了提供腎友及照護者正確的透析資訊,社團法人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2021年成立《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每週提供一個透析知識,與大家一同守護健康。

【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粉絲專頁

透析腎友該如何在透析之餘獲得更完整的生活照護,進而邁向更高生活品質,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於2014年成立,提供更完整的生活照資訊給大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