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手廚房/家事這三招 風友過年輕鬆做復健
過年在家裡做這三種家務事,居然讓中風患者手腳變靈活?
中風病友的最大困擾往往是「手腳不靈活」,做任何事都變得極為不便,需要家人協助,甚至請外籍看護照顧。中風病友通常會尋求復健治療,在醫院努力運動,回到家卻又懶惰病發作,這樣真的會進步嗎?
時常聽到家屬和病友向治療師抱怨:「我家又不像醫院有這些復健器材,在家怎麼運動?」
不花一毛錢的運動,而且效果不輸醫院的昂貴的器材,就是做家事!
只要依照病友的能力程度,挑選能夠勝任的家務事來做,每天花個半小時鍛鍊,不僅手腳變靈活,不知不覺家中也變乾淨了,根本是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過年要到了,不妨邀請風友一起動手打掃環境,一起來挑戰家事三招!
第一招、擦桌子
難度:一顆星
目標能力:坐姿平衡、站姿平衡、手部動作控制與協調、手部肌力
怎麼做:
1. 坐姿或站姿皆可,依照能力選擇姿勢
2. 將抹布捲在患側手上,重複上下、上下……把桌子擦乾淨,單手或雙手都可以
小提醒:能力好的病友可以試試看左右擦、繞圈擦、S型擦,可以訓練到不同的肌肉群喔!
第二招、洗碗
難度:兩顆星
目標能力:手部動作控制與協調、站姿平衡、雙腳肌耐力
怎麼做:
1. 站在流理檯前,雙腳微開保持身體穩定,身體可靠著流理台比較安全
2. 單手或雙手洗碗皆可,依照能力選擇不同模式,使用有厚度海綿菜瓜布會更好抓握
小提醒:依照能力慢慢增加碗盤的數量,怕摔破的話試試看塑膠碗盤和不鏽鋼碗盤
第三招、下廚小提醒
難度:2~5顆星不等,可從較簡單的步驟開始挑戰(如洗菜、攪拌)
目標能力:手部動作控制與協調、認知能力(記憶力、專注力、邏輯思考等)、雙腳肌耐力
1. 坐姿或站姿皆可,依照能力選擇
2. 選擇符合能力的任務:如洗菜、揀菜、打開包裝、切菜、炒菜等
3. 過程中可以適時協助,鼓勵病患盡量自己完成
其他的家事如:掃地、拖地、摺衣服、洗水果、餵寵物、澆花…都可以考慮納入生活復健的一部份!
醫院復健的目標終究是希望中風病友可以重新回歸日常生活、減少他人的協助,因此鼓勵病友千萬別單單執著於器材類型的運動,而忽略了生活的應用能力。
如果能夠適時安排符合病友能力的任務在生活中,不僅直接訓練自理的能力,獨立性肯定與日俱進,更可以訓練肢體的靈活度、平衡、協調、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家人也變得輕鬆,同時病友也能有自信心的說:「我也有能力照顧自己、照顧家人」,這些好處可是走跑步機、踩腳踏車練習不到的喔!
【慢病報你知】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
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
🔔加入臉書社團
🔔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Dr.命/放血治療中風?趕快阻止他
桌遊動作變化多 中風復健不無聊
營養食畫RD.Chiu/微調一步驟 6大年菜健康吃
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什麼?服用抗凝血劑不能吃火鍋?
單手廚房教撇步/下廚當復健 中風病友也能做菜
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
噗妮聊護理/腎臟健康拉警報 五招保健防水腫
洗腎就不能做運動? 醫師建議二類運動 有個瑜伽球就可輕鬆做
藥師陳瑪波/吞藥丸喝符水 腎像濾心大堵塞!
Lemon L. Yoga/別說抱歉,瑜伽療癒和不安說嗨!
慢病好日子系列專欄作家
Johnny游/腎臟危機解密!四大暗示別忽視
莊昕悅營養師/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
營養食畫RD.Chiu/風靡全球的綠拿鐵竟會造成這些症狀!
Dr.命/慢性腎臟病五種期別的痛 迷因告訴你
施昀廷/中藥傷腎?這成分比硃砂還早禁
陳冠誠/洗腎完累得像蟲 3 招運動變活龍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