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生即將施打BNT疫苗,不少家長憂心疫苗誘發心肌炎的風險,毒理學家、中原大學生科系副教授招名威表示,隨時注意孩童施打後情況,可即早發現,根據數據顯示,多數心肌炎發生在第2劑之後,認為先接種第1劑BNT,再混打其他mRNA疫苗,是一個可行方案;醫學博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則說,父母要擔心的是「自己的疫苗打了沒?」
「家長不用過於恐慌」,招名威在臉書指出,研究團隊持續追蹤256例接種2劑BNT疫苗者情況,發現12至15歲健康男生中,出現心肌炎的比例為每100萬人有162.2例,16、17歲青少年為每百萬人94例;女生的心肌炎風險明顯較低,12至15歲及16至17歲,心肌炎風險分別為,每百萬人13.4例及13例。
招名威表示,心肌炎發生率比青少年染疫後重症的機率還要高,目前雖不知道為何接種BNT疫苗會誘發心肌炎,但心肌炎並非不可醫治的疾病,只要多注意孩子施打後的狀況,就能提早發現、治療。
招名威說,根據英國研究指出,「多數心肌炎案例,都發生在接種第2劑疫苗之後」,認為施打第1劑BNT不會有太大困擾,若擔心的話,建議可以先接種第1劑,之後再混打其他mRNA疫苗如莫德納,用這樣的方式來降低風險,或許會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黃軒表示,一般心肌炎發生的機率是10萬分之10至20,而疫苗引起心肌炎的機率是10萬分之1,「父母要擔心的是『自己的疫苗打好了沒?』,這才是重點」,因為如果和完整接種疫苗的人比較,「未接種疫苗的成年人,萬一染疫,會有15x的死亡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