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醫學真相!年關、鬼月住院開刀 風險真的大
分析近五年衛福部國人死因統計年報,每年1、2月農曆春節前後,確實是死亡高峰,其中以1月最為明顯,102至104年連續三年,1月分死亡人數都是全年各月分最多。
102年1月1萬4231人,103年1月為1萬5505人,104年當月死亡1萬4781人,均為當年度之冠。至於106年1月死亡人數為1萬5069人,僅次於12月1萬5202人。
審視死亡圖表,則更可清楚看出國人死亡三大波段,最高峰為1、2月,4月清明節前夕則是第二波高峰,接下來為10月,也就是重陽節前後,為第三波高峰,與傳統民俗「老人家難過節慶前後」說法幾乎一致。
古人設立節氣,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三大節慶剛好屬於自然天氣變遷之際,從醫學學理分析,氣候變化劇烈、早晚溫差過大,上了年紀的人抵抗力較差,確實容易生病。
研究顯示,氣溫太低、太高,都會影響死亡率,對於老年人來說,低溫更是致命殺手,只要寒流來襲,除了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之外,消化道出血潰瘍、攝護腺肥大、痛風等發生率均明顯升高。
許多醫護人員也有同感,如果在大節日前後值班,真的要多放些「乖乖」,病人較多,狀況也多,常忙得人仰馬翻,真的就像老一輩長者常說的「這關不好過」。
從命理角度來看,譚秀珠老師解釋,老人家陰氣重、陽氣弱,三魂七魄不見得固定在身上,在傳統三大節慶之前,一艘艘船開往陰間,不一定坐滿,還有空位,此時運勢差的老人家就可能被勾走。
譚秀珠建議,在除夕及清明節的前幾天,老人家應該保養身體,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如果覺得累,就不要熬夜、酗酒,以及外出旅遊,以免錯搭上陰間列車。
除了溫差過大之外,也有醫師私下表示,三大節慶前後死亡人數明顯增加,這可能與病人心理因素有關,不少歐美調查研究就發現,每年感恩節之後,死亡人數就會出現一波高峰。
在傳統華人文化世界,大部分生病的老人家希望可以跟兒孫度過這輩子最後一次農曆春節,團圓圍爐,人生才算圓滿,因此,求生意志堅強,但假期結束後,達成心願,氣力放盡,人就走了。
此外,許多老人家忌諱在過年或鬼月期間住院、開刀,擔心莫名其妙被抓走,看似無稽之談,但實際分析卻有幾分道理。以農曆7月為例,那時剛好實習醫師報到,實際臨床經驗不足,當然出錯比率就高一點。
至於過年期間,受到一例一休及輪休影響,醫事人員人力吃緊,在照顧上難免無法跟平日一樣,開刀也是如此,一名資深外科主任就建議,除非是必要的救命刀,否則不建議在過年期間前動刀或住院。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新聞眼/1年半換3院長 榮總人再掌北榮
好醫師未必是好病人!換肝權威陳肇隆不聽勸、抱病示範開刀
好醫師未必是好病人 換肝權威陳肇隆抱病示範開刀
衛福部彰化醫院院長曾孔彥/走入社區友善溝通 形塑公醫專業形象
鄭舜平養生祕訣/固定運動,不吃炸物及消夜
神經外科高手也畫畫 鄭宏志靠素描、寫生培養立體感
養生祕訣/程文俊曾帶隊攻玉山 現改快走40分鐘
空心菜、牛奶…為何醫院普渡拜這些東西?
七夕醫界最動人的愛情…她的他 暗戀39年才說愛
生病執著谷歌大神 小心因小失大
比醫師還神?這位「醫師」讓許多醫師在診間翻白眼
白色巨塔番外篇/醫生也是人 時窮節乃見
抗疫卻為搶功撕破臉?一篇論文揭開白色巨塔番外篇
快速減重 小心咪咪縮水又變老
有了馬甲線卻讓事業線沒了?重訓過頭才要擔心
李樹人/佛祖再大 沒藥廠採購頭兒大
李樹人/不給回扣就卡關?藥廠業代押錯寶代價是什麼
李樹人/開刀禁忌…拖過鬼月再說?
想拿高薪 要耐得住24小時待命
李樹人/月薪等於上班族年薪?醫師薪事誰人知?
李樹人/不只大肚腩 醫界也有猛男
私房新聞/為何外科醫師似乎比內科醫師更易中年發福
年關難過 多留心老人家
診所廣告超優惠 其實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李樹人/看牙送冰淇淋 是哪招
李樹人/「對家人較好」 誰敢不選自費醫療?
李樹人/醫師猛推自費是哪招?
李樹人/社群時代 更要學會尊重
李樹人/網紅看病直播 討罵
李樹人/官員輕拍大腿 女記者當場嚇傻
猜你喜歡
該不該送親人去安養院?會比在家裡好嗎?身為長期照護者該扮演什麼角色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驗出農藥殘留 Häagen-Dazs香草冰淇淋自主下架、退款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防猴痘不建議大量接種 台灣優先施打3對象
因丈夫罹患了帕金森氏症,打破了原本的生活... 身為長期照護者我撐不下去了,必須結束這一切!
老婆確診後性慾變強讓他嚇到 網歪樓留言:少子化有救了
康復者宣言/防疫好習慣 同住家人沒被我傳染
獨/疾管署曝天花疫苗庫存及到貨時程 專家提醒3基本功
ELLE總編輯楊茵絜過世 父親楊渡悲嘆等不到電鈴聲
莊人祥:上周通報猴痘例已排除 明後天列法定傳染病
世衛:猴痘疫情目前不構成國際緊急公共衛生事件
猴痘收治負壓病房「殺雞用牛刀」? 莊人祥:保護醫護
康復者宣言/確診後及時用藥!康復的關鍵為補充營養,兒貼心照顧
憂猴痘來襲…疾管署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24小時內需通報
東亞地區第一例!南韓通報首起猴痘確診 30多歲民眾從德國入境
猴痘會傳染毛孩!專家急示警:飼主染疫至少3週不能接觸「這類型寵物」
康復者宣言/面對病毒 不可輕忽小動作
台灣首例猴痘 匡列縮減為9人
康復者宣言/確診隔離 學到家人相處的智慧
陳肇隆院長醫療奉獻/從肝臟移植到Covid-19 跨域迎戰新病毒
醫病平台/讓人難以割捨的「臨終凌遲」,解套的關鍵在我們每一人
不孕症名醫肺臟移植200天 林禹宏:距離出院回家不遠了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猴痘病例續增 已超過3200例
康復者宣言/平時有運動習慣 打滿4劑僅輕症
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要吃藥一輩子嗎? 營養師教你透過飲食與運動有機會停藥
不止吃多少動會變胖,吃藥也可能會!9種常見造成體重增加的藥物
漂白水勿直接倒入馬桶 恐殺光汙水處理過程益菌生物
蚊子喜歡咬愛吃肉的人?皮膚科醫師教如何有效止癢及防蚊
哈根達斯聲明產品未使用環氧乙烷 食藥署:未收到申訴案
康復者宣言/確診申報不久 通知領關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