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屏東確診孕婦剖腹產 母子平安
負責替宜蘭確診孕婦剖腹生產的醫師陳達說,新冠病毒主要攻擊呼吸道系統,確診婦人懷孕36周以上屬高風險產婦,趁足月盡早生產,減少感染期間產婦與胎兒健康風險;為了保護醫護人員與母胎安全,更要考慮到嬰兒出生後如何預防不被感染,醫院動員麻醉科、婦產科、開刀房與感染科醫護十餘人協力接生。
參與手術的醫護人員穿著全套防護隔離衣,在悶熱不透氣環境中進行1小時的手術,男嬰前天下午4時出生,哭聲響亮有活力,感動了在場醫護。
屏東基督教醫院前天也替確診產婦剖腹產。主治醫師林鈺蓉說,產婦25歲,懷孕36周過6天,5日下午定期產檢結束後採檢PCR陽性確診,隔天發高燒39度,經視訊問診,考量產婦有子癲前症,屬高危險妊娠,決定7日提前剖腹生產。
屏基7日動員10多名醫護,完成屏東縣首例確診孕婦剖腹產手術,母子均安,男嬰體重3020公克PCR採檢為陰性。醫護人員說,手術室傳出嬰兒哭聲時,現場醫護都覺得是最美妙的聲音。
孕婦確診 4症狀快就醫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全國各地接連傳出孕婦確診,台南市婦兒安診所副院長莊曉婷昨天提醒,孕婦染疫風險沒比一般人高,但高齡、過重及有慢性病孕婦,確診後併發重症機率會比一般人高,要特別注意有發燒、咳嗽或早產跡象、胎動減少等症狀都要趕快就醫,也要特別注意家人傳染新冠肺炎。
她說,很多孕婦會說「我都沒有出門,應該不會染疫。」但如果先生或其他親密接觸家人染疫又沒症狀,很可能會傳染給不出門的孕婦,建議孕婦在家中要注意防疫,特別是家人共用的門把、廁所要注意消毒,而且無論何時想摸口鼻,都要先把手洗乾淨。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扛住疫情考驗!台灣抗疫經驗,給予醫學及護理教育最寶貴的學習
當醫師確診時/從藥效強的開始給 內科醫師蔡淑怡授照護確診兒該注意哪些事項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當天竟不是臥床休息 婦癌權威賴鴻政染疫仍做一事避免肺部積痰
當醫師確診時/「Omicron比想像中強!」胸腔科醫師李國賢染疫:喉嚨乾最痛苦,孤獨感最揪心
六都最高,五天接種6500人次!中榮兒童疫苗接種站工作日記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當醫師確診時/病人休克沒床被迫躺地上CPR!急診醫吳紋綾:因染疫更能同理確診者說不出的痛
當醫師確診時/慶幸隔離期滿病人都還在 緩和醫療醫師吳柏澍:「知道醫師也會生病,醫病距離又拉近了一點」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一天內全家都中 泌尿科醫師曲元正:即便有無敵星星依然不敢大意
當醫師確診時/從未在外聚餐、高規格防疫仍快篩陽性!感染科醫師施長慶:千算萬算不如一次家中聚餐
當醫師確診時/國內首位確診院長 黃弘孟住院後真心話:應該讓確診者住得舒服一點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後靠吃Paxlovid快速緩解!比照「克流感」…王宏育建議抗病毒藥應更易取得!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後的喉嚨痛如刀割 心臟科權威魏崢:終於明白為何有人想要安樂死
確診者經驗/確診一遭 看盡中央鬥雙北的荒謬
獨/長照機構禁探視 家屬爬欄杆遙望、長輩哭鬧惹心疼
確診者經驗/染疫後一人一室,全家仍相繼確診,Omicron傳染力不容小覷!後遺症仍持續咳嗽
確診者經驗/像普通感冒?一咳嗽肺部劇痛、清冠一號無處拿…「與病毒共存」是騙局?
一家4口3人確診...台南爸一肩挑起照護14天 靠超強防疫術全身而退
腎友確診日記二/腹膜透析者確診,通報1922釐清3問題 教你怎拿隔離通知書、視訊看診拿莫納皮拉韋
腎友確診日記/剛打完第四劑…喉嚨不適竟確診!腹膜透析腎友確診,告訴你怎麼隔離怎麼視訊拿藥
獨/確診阿公洗腎發飆怒掐瘀青 護理師曝專責病房心酸
確診遺體24小時直接火化 禮儀師:難淨身化妝換壽衣
6歲腦癌女童新冠確診康復 這因素險無法接受癌症治療
台灣自豪的健保制度 醫師:一場疫情就打出原形
醫療排擠嚴重!非確診長輩就醫遭拒 家屬與護理師大哭
撐過全家染病 最強媽媽解隔離後哭了「請善待確診者」
女兒高燒嘔吐父脫序飆罵 護理師淚崩:為何受如此對待
感動!專責病房首度接生 三峽確診婦產下男嬰
雙北叫不動醫院?李秉穎憶SARS:眾醫院殘忍拒絕台大
曝三個台北「防疫黑數」故事 何美鄉:這些是「好黑數」
猜你喜歡
8歲女童接種BNT第二劑 三天後昏倒家中搶救不治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本土+3.8萬例 羅一鈞:未來單日確診應都維持3萬多例
今本土+2.8萬 單日確診人數創近兩個月來新低
有症狀卻快篩陰?專家示警:出現2症狀就別忍 尤其是年輕族群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當天竟不是臥床休息 婦癌權威賴鴻政染疫仍做一事避免肺部積痰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本土+4萬2112例、85人染疫歿 指揮中心:穩定下降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確診請特休不能申請補償?疫苗險只針對不良作用給付?統整容易忽略漏領的防疫補償金
染疫3個月內不能打疫苗? 專家:打了浪費
當醫師確診時/「Omicron比想像中強!」胸腔科醫師李國賢染疫:喉嚨乾最痛苦,孤獨感最揪心
Novavax明來台最快7月8日提供接種 4類人打第2次追加劑
當醫師確診時/絕大部分確診病人是輕症 風濕免疫科醫師翁國益提醒2類人應積極就醫
看過來!7月1日起 哪「8類族群」可打第4劑?
確診者居家隔離垃圾怎處理?密封消毒靜置3步驟不可少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MIS-C兒童重症一口氣增8例 7個月大嬰兒創年紀最小紀錄
增369例中重症個案134死 11歲女童重症、MIS-C已出院
當醫師確診時/病人休克沒床被迫躺地上CPR!急診醫吳紋綾:因染疫更能同理確診者說不出的痛
當醫師確診時/從未在外聚餐、高規格防疫仍快篩陽性!感染科醫師施長慶:千算萬算不如一次家中聚餐
女性患長新冠機率比男性高 研究揭男女性較易出現哪些症狀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幼兒莫德納延遲抵台 兒童出現氣喘等6症狀快就醫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營養師教「飲食+保健法」緩解確診4大症狀,加速痊癒、減少後遺症!
中藥藥效較溫和?藥師:清冠一號有副作用 最好由醫師開立
死亡創6月以來新低 羅一鈞:中南部已脫離收治高峰
疫情名家觀點/打造智慧醫療,助長者免於新冠重症,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社區關懷需並重
BA.4、BA.5已入社區? 羅一鈞:不敢說沒有、但還不會流行
南投老婦外出取藥 健保卡一插竟是「確診居隔期」開罰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