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與病毒共存/當確診成常態…日常生活該做哪些準備?環境防疫6建議
COVID-19病毒從2019年底在武漢爆發開來,至今已進入第三年,某些科學家預測,新冠病毒並無消失跡象,能夠穿透身體抵抗力的各種變種病毒將持續出現,導致有些人不斷遭到感染,一個人染疫兩次甚至三次,都有可能。而染疫的人在康復後也有後遺症等問題,「長新冠」後遺症可能達半年。人們不可能一直封閉在家,當我們漸漸得與病毒共存時,《元氣網》以下整理日常生活該做的應變及調適,走向後疫情時代,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自我檢測
家中常備快篩試劑,如有疑似症狀時,可先自我篩檢,再視情況就醫。
【延伸閱讀】>>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
診療就醫
健保署與衛福部共同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提供確診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之康復者,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照護期限為6個月。只要掛一次號,就能由跨科別醫師看診。
就醫流程
就診醫院名單及科別
全台現有104家醫院參與健保署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整合醫療計畫,包括臺北區26間、北區18間、中區26間、南區14間、高屏區13間、東區7間。>>參與醫院名單及科別
常備品與藥物
家庭一般備藥
.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
.止鼻水藥(抗組織胺)
.止咳化痰藥
.腸胃止瀉藥、電解質補充劑、葡萄糖口服電解質液(補充水分)
.體溫計、血氧計
.維生素B、C等
【注意】綜合感冒藥多為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的複方,需注意不要再重覆服用單一項目藥品。
【延伸閱讀】>>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輕中重症適用藥品詳細看
兒童備藥
止痛退燒
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或是NSAID(Non-Steroidal Anti-Infammatory Drg,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類藥物。
.發燒超過38.5度時:
小於1歲孩童:可使用Antiphen(安佳熱糖漿),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c.c,每六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c.c。
1歲以上孩童:可使用lbuprofen oral susp(依普芬口服懸液),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c.c,每六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c.c。
.發燒超過39度時:
可使用Voren Supp(12.5mg)非炎栓劑:肛門塞劑,劑量為(體重/12.5)顆,如體重6公斤可用約0.5顆;可吞藥孩童則可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一顆500mg)(普拿疼:Paramol、Depyretin、Acetal、ARAN)劑量為體重/40顆,每四到六小時一次(例如 20公斤,就20/40吃半顆),單次最大劑量為一顆,一天不多於五顆。
鼻塞、流鼻水症狀
可使用Antihistmine(抗組織胺類藥物)包括:
1.Cypromin soln希普利敏液:第一代抗組織胺,比較嗜睡,劑量為體重x0.25cc,一天3至4次。
2. Peace鼻福:第一抗組織胺+交感神經奮劑,對鼻塞很有效,建議短期用,不要超過七天,避免停藥後產生彈鼻炎。劑量為體重x0.25cc ,一天3次。
3. Cetirizine Soln 勝克敏液:第二代抗組織胺,較不嗜睡,劑量為體重x0.25c.c最多不超過10c.c,一天1至2次。
30公斤以上大小孩方面:
1. Xyzal驅異樂:6到11歲,睡前0.5顆,12歲以上睡前1顆。
2.Allegra艾來、Denosin停敏:6到11歲,一次0.5顆,一天兩次;12歲以上,一次一顆,一天兩次。
咳嗽化痰
咳嗽藥部分,許書華提醒必須小心使用,小孩勿用如甘草止咳水等麻醉性鎮咳劑,可使用含Butamirate Citrate成分的Mirate 米瑞液,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5c.c,一天三次。
化痰可使用含Ambroxol HCI(氨溴索)成分的Soltan liquid 舒痰,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c.c,一天三次。
【注意1】許書華醫師強調不鼓勵自己拿藥不看醫師,但非常時間以上症狀輔助藥物僅供參考,請記得在有藥師諮詢的藥局購買。
【注意2】兒童用藥不是成人縮小版,劑量需依照體重或年齡精算,且應優先使用易於依照年齡或體重進行劑量調整的「兒童專用製劑」。
購買藥物注意事項
1、必須到藥局購買,且有藥師詢
2、有些藥物需要醫師處方箋,可以詢問藥師
3、有症狀的時候依照症狀投藥
4、以上所列藥名為熟悉的藥物,可以選擇相似藥物(記得選大廠牌)
5、有危險徵兆別等待,立刻聯络就醫(可參考之前貼文)
6、成人處方小朋友不適用(>18歲可,<18歲不可)
(資料來源/許書華醫師陪妳寫日記)
環境及生活防疫
要如何不被新冠病毒傳染,在環境及日常生活的防疫上,台大醫學院環境職業醫學科教授兼主任、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蘇大成提出以下6項建議:
一、「一動不如一靜」
減少社交活動,減少群聚,「儘量不要去密閉空間的公共場所」。
二、注意公共場所的固體表面
公共場所嚴格頻繁消毒:①門 把 ② 電梯 扶手及 按鈕 ③ 廁所
個人:① 勤 洗手 ② 自備酒精消毒液
三、減少使用現金錢幣
病毒可以在紙鈔及錢幣上存活多日,買賣應用行動支付
四、盡量不要使用公共健康測量儀器
共用儀器經由接觸傳播病毒:
①測量工具大部分是塑膠 製品 病毒 會在其表面存留。
②血壓心跳資料最好在家測量好。
五、減少室內病毒的存留以及活性
①病毒可以透過呼吸液滴,化成小於 PM 1.0 或 PM 2.5 的懸浮微粒,經由空氣擴散而傳播。
②室內的通風換氣不足之處,易傳染。
(1)維持室內良好的通風換氣
①室內 減少人流聚集,嚴格分倉分流,
② 開啟全時間 或較頻繁的 的通風換氣設備,以維持室內 CO 2 濃度 小於 800 ppm ,最好小於 600 ppm 。
(2)使用各種抑制病毒的方法
[1]有高效空氣微粒過濾(HEPA)+ 負離子的空氣清淨機
[2]建構可以散發抗病毒芬多精的環境(包括室內建材家具盆栽及室外庭園)
[3]薄荷植栽及準備一些薄荷醇結晶
六、攝食含有抗病毒成分之食物
①含單寧酸的蔬菜水果:例如葡萄、芭樂、香蕉、梅、李、蘋果等,皆有潛在抗病毒的效用。
②可降溫解熱的飲品:每天一杯薄荷(紫蘇)茶、梅子水、青草茶或冬瓜茶 。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邊境每周2.5萬人限制將放寬? 莊人祥:依疫情適度放寬
彰化男1人確診全家中鏢 醫建議:空氣清淨機這樣放才對
醫師打4劑疫苗意外發現「無症狀確診」 嘆:未來一情況會越來越多
解封後要怎麼做才能出國旅遊?出國條件、疫苗施打注意事項一次看
影/確診者「肺都快咳出來」 服這兩種抗病毒藥物改善
指揮中心4圖卡秀政績 兒童打疫苗跟投藥率都世界第一
公布「重複感染」定義 染疫1-3個月症狀惡化者即算、1個月內則不列入
快篩判讀超過15分鐘無參考價值?C線沒顏色正常嗎?醫師解答
確診數、重症數均呈現下降 7月1日啟動第三輪快篩實名制
成人MIS-A致死率是兒童3倍!一圖看懂MIS-A臨床8大症狀,出現2狀況速就醫
指揮中心估7月死亡將穩定低於百例 口罩政策維持!
長新冠咳個不停 中醫師建議按壓這個穴道可有效緩解
長新冠易導致細支氣管發炎 年輕人竟占7成
37歲女狂咳5周、侄發燒1周!竟是新冠+黴漿菌惹禍
確診死亡「3成有心血管疾病」 醫:應定期回診穩定用藥
0至6歲幼童可免費再領5劑快篩試劑 7月1日上路
公費快篩對象再擴大 社區式機構下周一至7月底發放
全台醫院放寬探病 每日1時段、同時段最多2人可探視
第3輪家用快篩實名制啟動 7月1日起可持健保卡購買
北部地區新冠疫情趨緩 指揮中心降載專責病床開設比例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長新冠「腦霧」瞬間斷片,她開車開到失憶!營養師推薦這些飲食改善「類失智」
確診條件新增 莊人祥:核酸試劑快篩陽即確診
長新冠如何照護 清淡飲食少吃冰冷食物修補元氣
28歲確診女吃類清冠竟心悶、下肢水腫 解隔趕緊就醫
免疫低下族群防新冠 提高保護力新解方
血管受損!確診童指甲全變白 醫:數月後可自癒
家有確診者如何挑房避家戶感染? 醫師實際模擬這樣做
花蓮地牛翻身!居隔者「人命優先」 可戴口罩逃
男童染疫後手腳指甲全變白家長嚇壞 醫師:長新冠症狀
猜你喜歡
當醫師確診時/服藥後病毒量卻比染疫時更高 兒科醫牛道明提醒確診者務必做到一事
Omicron BA.5首例本土案例! 羅一鈞:尚未威脅社區
本土+3.8萬例 羅一鈞:未來單日確診應都維持3萬多例
醫師打4劑疫苗意外發現「無症狀確診」 嘆:未來一情況會越來越多
每5人就有1人中「長新冠」! 醫師:6大染疫後遺症別輕忽,教你判斷自己是否有後遺症
國內現首例BA.5 專家曝這時疫情再起:單日5萬例甚至更高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確診康復後又出現症狀是二次感染?感染科專家授重複感染後該怎麼辦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本土+3萬5699 境外+101 台中、新北5千多例位居一二
本土增3萬4499例、死亡95例 莊人祥:疫情稍降
當醫師確診時/絕大部分確診病人是輕症 風濕免疫科醫師翁國益提醒2類人應積極就醫
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疫苗誠可貴,但解藥更關鍵
看過來!7月1日起 哪「8類族群」可打第4劑?
確診請特休不能申請補償?疫苗險只針對不良作用給付?統整容易忽略漏領的防疫補償金
雙雙回升!本土3萬5914例 死亡103例再破百
快篩判讀超過15分鐘無參考價值?C線沒顏色正常嗎?醫師解答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傻眼!入境總量已逾2.5萬人上限 交通部:難精準控管
當醫師確診時/阮理瑛與另一半同時確診 喉嚨劇痛、失去嗅覺最震撼
3旬男發病10天身亡、10歲童MIS-C皆未接種疫苗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當天竟不是臥床休息 婦癌權威賴鴻政染疫仍做一事避免肺部積痰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專家憂台疫情恐升8萬例 莊人祥:快打第4劑
影/確診者「肺都快咳出來」 服這兩種抗病毒藥物改善
確診者居家隔離垃圾怎處理?密封消毒靜置3步驟不可少
獨/確診後出國前準備這證明 三個月內回國檢測費較省
當醫師確診時/胸腔科權威陳欽明染疫才感悟健康重要性!提醒確診者別恐慌,當成人生難得的休息
長新冠咳個不停 中醫師建議按壓這個穴道可有效緩解
解封後要怎麼做才能出國旅遊?出國條件、疫苗施打注意事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