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為何還被傳染? 醫提出正確戴口罩的7大建議
明明戴口罩了,為何還會被傳染?國內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表示,囗罩人人會戴,但「不是人人都戴正確」。
他說,日本研究人員依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正確戴口罩的七大建議:
1、口罩,要蓋住口和鼻。2、避免接觸口罩表面。
3、正確的脫下面罩。
4、脫下口罩後,馬上洗手。
5、口罩濕了要換。
6、口罩不可重複用。
7、使用後,立即丟棄口罩。
黃軒說,口罩的密合度,是非常的重要。至於如何改善這些囗罩的漏氣?他說,戴上雙口罩就是一種有效方式。但用錯了,就會無效。真正在實驗使用的兩層口罩,不是隨便戴上兩張醫用口罩,而是要「一張醫用口罩 + 一張布囗罩」,而且都是有3層layers的醫療口罩 + 有3層layers的布口罩,才能有效降低傳染性的氣溶膠的暴露風險。
當口水、汗水甚至鼻水將口罩沾濕,黃軒說,及時調換濕口罩;病菌也可能隨著水氣進入口罩,進而失去防護力。當口罩歪了、滑下鼻腔了,代表所戴的口罩鬆垮了。如果佩戴使用不當,實際上可能還是會,促進病毒的傳播。 所以口罩要戴好、戴滿,且隨時調整密合度,「比你做個樣子,只遮下巴或只遮嘴巴,更是重要的」。
黃軒表示,一直說話或工作,戴著的口罩會逐漸鬆動的,飛沫病毒就會趁機而入,「如果口罩空隙每增加1%,小於2.5的微粒例如病毒,囗罩也只剩近50%過濾率的保護而已」。
他說,大眾一直以為只要有囗罩就可以阻擋病毒,卻沒有考慮到「正確的口罩」步驟,就是「口罩戴密合」。要正確有效防堵疫情擴散,尤其是「人擠人,不能維持安全距離、很多不特定人士的接觸情況,不只戴口罩而已,而是正確的密合口罩才是真正的重要關鍵。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快篩陽、確診,隔離留意3情況!重症醫:作好準備才好輕鬆面對
染疫後如何取得「臺灣清冠一號」?對新冠病毒確診者有什麼作用?沒確診者可以當防疫茶飲用?
簡訊實聯制上路近1年 NCC:累積發送47.8億則簡訊
中正紀念堂「車來速」新制 周六起開立抗病毒藥物
確診者康復返職場遭霸凌 陳時中要民眾「3心」勿攻擊
染疫率6%「與境外差不多」 陳時中曝放寬邊境政策時間
第二輪實名制快篩6月第二周上路 陳時中教你怎麼分流買
0至6歲免費快篩124萬人受惠 陳時中:兒童發燒特別小心
0至6歲免費領5劑快篩試劑 指揮中心:6月限期領取
蘇貞昌加碼宣布 0至6歲免費領5劑快篩試劑
婦產醫:確診孕婦若有這11種癥兆應速就醫
確診發燒、咳嗽、喉嚨痛…搶不到清冠一號,中醫師教「不吃藥」妙方對付3大魔王症狀
一表看Paxlovid與心肌梗塞相關藥物之交互作用,疫期期間做好7件事護心臟!
弱勢可領免費快篩 陳時中:第二輪「不讓大家等太久」
全民快篩陽性確診今上路 「這些」要擺一起拍照
確診後公司給關懷包 驚喜收炙手可熱的清冠一號
看角度、有深度…醫師影片親示範 幫兒童快篩掌握3重點
下半年出國有望?莊人祥:無開放邊境考量
圖表/滾動調整每周都有變化!最新防疫規定整理看這裡(持續更新)
幼童染疫可能併發腦炎 陳建仁:父母跟老師要好好觀察
快篩陽=PCR陽性確診明上路! 指揮中心訴說決策三大邏輯
快篩陽性、接觸者隔離 數位證明今上路
屢傳腦炎重症個案 羅一鈞再提醒八大前驅症狀
全民快篩陽即確診明上路 6狀況可PCR
「快篩陽性即確診」將全民適用!台大醫師提9招應對無症及輕症
新冠肺炎中西藥物禁忌、副作用 健保署特建置查詢專區
小孩發燒衝急診? 醫師呼籲:四步驟先觀察
30歲男染疫前跑全馬...痊癒後「爬3樓都喘」狂問醫:到底怎了
確診後擔心後遺症 營養師建議嘗試地中海飲食
如何避免新冠後遺症?醫師解析長新冠症狀及確診後注意事項
猜你喜歡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Omicron生命力完勝原始株,可附著「不銹鋼」表面長達10天!專家教你怎麼防疫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為何清冠一號在台灣是嚴格管控的處方藥 國外卻是稀鬆平常的保健品?
整理包/「快篩陽性=確診」上路! 哪裡可以請醫師評估?全台各縣市醫療院所名單一次看
第四劑該打什麼廠牌?專家:重點不在哪個保護力比較好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全民快篩陽性確診今上路 「這些」要擺一起拍照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
討論度高卻容易被忽視的Omicron症狀 醫師告訴你出現嘔吐狀況該怎麼辦及緩解方法
清冠缺貨!染疫兒童發燒如何自救?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本土增8萬1852例 確診104死再創這波疫情新高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清冠一號究竟有沒有科學實證的療效?教授這麼說
感染Omicron如何判別是重症?確診者三餐怎麼吃才好得快?新冠確診常見問題一次看
蘇貞昌加碼宣布 0至6歲免費領5劑快篩試劑
本土+9萬4808例、中重症增343 死亡126例 全創新高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史勸世 別為吃「無敵星星」故意染疫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感染Delta、Omicron BA.1、BA.2有不同新冠後遺症風險嗎?英國最新數據揭曉
確診者圖文日記/我以為我可以隨時接受闔眼 確診後才明白「生命是個變數」
新冠染疫後無症狀、輕症,還需擔心後遺症嗎?中醫觀點:5成患者會出現這種病
打過新冠疫苗後染疫可獲得超級免疫力?專家解析「刻意被感染」到底是不是好主意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本土+84587例 中重症+223例 再增59死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QA/清冠一號 哪些人可吃?標準療程吃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