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點輕微發熱,要不要去醫院?”最近,可能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進入比較嚴峻複雜的時期,發熱又是症狀之一,很多人難免提心吊膽:一邊擔心被病毒感染,一邊猶豫該不該去醫院。
究竟什麼樣的發熱需要警惕?《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為你解答。
發熱程度分為哪些等級?
一般來說,正常人體溫為36~37°C,成年人清晨安靜狀態下的口腔體溫在36.3~37.2℃;肛門內體溫36.5~37.7℃;腋窩體溫36~37℃。
發熱可分為高熱和低熱,低熱為37.3~38℃;中度發熱不是特別多見;按照臨床用藥的情況來看,超過38.5°C就算高熱,需要用藥退熱。
通常發熱在38.5°C以下,以物理降溫為主,建議觀察。如果體溫不繼續升高的情況下,不一定要用藥,但這種情況一般只適用於成人。
發熱病人用藥需要醫生根據綜合情況來判斷,不光只看發熱一個指標,大部分短期內單純發熱的情況,考慮病毒或細菌造成,可以待在家中隨訪觀察。沒有其他嚴重的症狀,可以吃些感冒藥(戳此處,教你對症選用感冒藥)。
平日情況下,出現發熱症狀就應儘早去醫院,做血常規等相關輔助檢查來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用藥或檢查病情,尋找發熱原因。
哪些原因可能引起發熱?
發熱是一種常見症狀,病因複雜,很多疾病都能引起發熱。不管是感染性病變還是非感染性病變,甚至腫瘤都可能引起發熱。
從臨床上看,引起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感染可分為各種病原體感染,例如真菌感染、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微生物感染。一些非典型病原體,例如支原體、衣原體也可能引發感染。
被感染後,大部分病人會出現發熱甚至高熱等情況,也有一些感染是不發熱的。
此外,腫瘤、血液病、風濕免疫病也可能引起發熱。
需要去醫院看的發熱有哪些特徵?
單純出現發熱不一定馬上就要去醫院,需根據以下情況辨別:
●兒童發熱,一旦出現驚厥情況就要馬上送往醫院。如果是短期內的低熱可以不用去醫院,在家隨訪即可。
●持續高熱(超過3天),超過38.5°C就需要去醫院。此外,如果合併有其他症狀,比如咳嗽、咳痰甚至氣喘胸悶也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針對於發熱超過8週,又找不到具體原因的患者。這類情況需要到風濕科、血液科等做進一步檢查。
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一發熱就到醫院去看,可能會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因此出現發熱,是否去醫院需要分兩種情況對待:
如果接觸過近期從武漢過來的相關人員,或者就是武漢地區的人,出現發熱伴隨呼吸困難、手和嘴唇紫紺現像等嚴重情況,就需要馬上到醫院檢查。
症狀不嚴重的情況,在家隨訪即可。如果症狀持續,自己又不放心的情況下,可以去醫院做CT檢查。
如果沒有接觸過可疑的傳染源,發熱時不一定要去醫院,很多短期內(不超過3天)的輕度發熱可以在家隨訪觀察。
出現發熱,自我觀察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趨勢」。發熱後吃藥不可能立刻降溫,需要看每天的最高溫度是不是呈下降趨勢,人在感受上是不是有好轉。
如果每天的最高體溫一直在下降,不需要因發熱而過於緊張;如果每天的最高體溫都在上升,這時候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