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解隔日還是2條線 醫師指7+7政策讓很多人感到3條線
國內確診數爆增,全台單日確診數近逼10萬大關,為恐大量民眾爭做PCR,癱瘓醫療量能,中央定調「以篩待隔」,規定確診者採7+7方式,隔離7天再自主管理7天,不過有民眾解隔前為求安心,再度自篩卻始終是2條線,不知道到底能否真的解隔,困擾萬分。
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說,國外的文獻已經很清楚,確診隔離滿7天再驗,即使仍陽性,但也不太具有傳染力,這因為Omicron病毒的特色愈悆愈清楚,因此中央做此規定,基本上是安全的。
他說,當然醫學的東西沒有那麼絕對,因此如果隔離第7天後仍篩出陽性,患者在後續7天的自主管理期間需更加落實防疫規範,「目前國外有些確診者隔離第五天就可放行,國內規範7天,應是可接受的範圍」。
高雄市落實輕重分流,結合500家醫療院所提供「一站式服務」,多數診所運作順暢,但也遇到新困擾。吉田耳鼻喉診所就遇到許多確診者,在第7天解隔時仍快篩出2條線,不知所措。
吉田診所院長曾哲凰表示,依現行政策,確診者需隔離7天,再自主管理7天,亦即完成隔離的第七天不必快篩,戴上口罩即可出門。但診所診遇到一些家庭,長輩隔離7天後,快篩仍是陽性,第8天再驗還是兩條線,經詢問醫師,有醫師指第7天連驗都不必驗,就可出門,不過因為他們加驗2次還是陽性,猶豫不決!
曾哲凰說,不只一般民眾,他有名醫師友人,隔離起算到10天複驗PCR,不只陽性,且Ct值比第一次驗時還低,顯示病毒量仍高!現在很多確診患者遇到解隔前快篩陽情形,同住家人也因他們未完全排除陽性,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應結束自主管理,形成很大的困擾。
「做醫師的明白,有人在七天不一定完全排除病毒,能轉為陰性」,曾哲凰說,現在「以篩代隔」,民眾完成隔離的第7天因不必再快篩或做PCR,無法確認是否完全轉為陰性,在此情形下,會變成漏網之魚,造成社會另一個感染源,甚至危害周邊親友,有待衛生單位給指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澳門又驗出芒果新冠病毒 專家:應只是病毒殘骸、無傳染性
每5人就有1人中「長新冠」! 醫師:6大染疫後遺症別輕忽,教你判斷自己是否有後遺症
我有長新冠嗎?醫師建議「症狀明顯與過去不一樣」要釐清治療
台灣每百萬人染疫死亡數再攀升? 莊人祥:確實有可能
0至9歲染疫孩童致死率下降 羅一鈞曝主要關鍵因素
BA.4、BA.5已入社區? 羅一鈞:不敢說沒有、但還不會流行
MIS-C個案暴增全轉危成重症? 羅一鈞給答案
幼兒莫德納延遲抵台 兒童出現氣喘等6症狀快就醫
小朋友確診後若出現這些症狀 台大醫:恐為MIS-C
女性患長新冠機率比男性高 研究揭男女性較易出現哪些症狀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莊人祥估本土跌破萬例「也許要到七月底」
染疫3個月後仍感不適 長新冠綜合症快就醫
新冠、流感一起來 今年新考驗
專家指下半年新冠防治3個回歸 最後考驗在流感季
兒童感染Omicron增5倍 引發MIS-C、腦炎外還可能中風
本土確診數再下降 莊人祥曝「循環規則」:估這幾天3萬至4萬間
台灣首例猴痘現蹤 專家曝「不典型症狀」難阻傳播
長照機構住民致死率不算高? 專家曝比這數字才有意義
疫情名家觀點/打造智慧醫療,助長者免於新冠重症,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社區關懷需並重
新冠確診人數未來趨勢多起伏不定 專家曝兩大關鍵原因
陳建仁:BA.4、BA.5進來台灣是遲早的問題
確診下降、病故居高不下 莊人祥:死亡是落後指標
中榮發現新冠肺炎blaCcrA抗藥基因 登國際期刊
北部「三流」活動增加再掀疫情? 專家曝下周是關鍵
公衛學者估6月疫情進入平原期 莊人祥:對疫情走向樂觀
何美鄉詳解無敵星星 打3劑疫苗加自然感染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史丹佛研究:新冠腦霧與化療腦相似 即便輕症也會在大腦引起發炎反應
【重磅快評】一天帶兩個風向 蘇貞昌不累嗎?
猜你喜歡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今本土+2.8萬 單日確診人數創近兩個月來新低
本土+3.8萬例 羅一鈞:未來單日確診應都維持3萬多例
本土+3萬4748 境外+79 死亡+96 各縣市均5千例以下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當天竟不是臥床休息 婦癌權威賴鴻政染疫仍做一事避免肺部積痰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今新增3萬2567例本土、88例死亡個案 新北重回確診最高縣市
確診請特休不能申請補償?疫苗險只針對不良作用給付?統整容易忽略漏領的防疫補償金
有症狀卻快篩陰?專家示警:出現2症狀就別忍 尤其是年輕族群
每5人就有1人中「長新冠」! 醫師:6大染疫後遺症別輕忽,教你判斷自己是否有後遺症
當醫師確診時/「Omicron比想像中強!」胸腔科醫師李國賢染疫:喉嚨乾最痛苦,孤獨感最揪心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本土+3萬5699 境外+101 台中、新北5千多例位居一二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當醫師確診時/絕大部分確診病人是輕症 風濕免疫科醫師翁國益提醒2類人應積極就醫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女性患長新冠機率比男性高 研究揭男女性較易出現哪些症狀
確診者居家隔離垃圾怎處理?密封消毒靜置3步驟不可少
快篩判讀超過15分鐘無參考價值?C線沒顏色正常嗎?醫師解答
當醫師確診時/阮理瑛與另一半同時確診 喉嚨劇痛、失去嗅覺最震撼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指揮中心公布台灣防疫成績單 專家:民眾其實不關心
長新冠咳個不停 中醫師建議按壓這個穴道可有效緩解
南投老婦外出取藥 健保卡一插竟是「確診居隔期」開罰20萬元
影/確診者「肺都快咳出來」 服這兩種抗病毒藥物改善
獨/遲公布、不公布、不能查? 官方回應新冠死亡3疑點
我有長新冠嗎?醫師建議「症狀明顯與過去不一樣」要釐清治療
莫德納兒童疫苗指引通過 建議0-6歲幼兒打2劑
記者會宣布重大消息?陳時中:7月很多疫苗政策開打
一家4口3人確診...台南爸一肩挑起照護14天 靠超強防疫術全身而退
本土確診降回3字頭 連26天死亡破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