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以國外數據駁「超額死亡」 專家:這是自己跟自己比
台大公衛學者昨提醒,醫療量能不足已導致70歲以上長者超額死亡,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超額死亡的基準是「國外死亡率」,換算台灣人口要每天死50到100人,還沒到這地步。不過,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及公共衛生學博士、醫師祝年豐表示,超額死亡是國家內部長期、短期,或週期性的死亡波動,疫情第一年就多死一萬多人,短期波動較大,值得好好分析原因。
李秉穎表示,就像流感每年都有死亡,是否有不尋常或超額,就要有基準,基準就是「國外死亡率」。以歐美疫情嚴重時的死亡率,換算到台灣人口,大約是每天死亡50到100人,「現在並沒有到那個地步。」通常都要經過一兩個禮拜的搶救,才會發生死亡,所以死亡高峰本來就是會落在流行高峰後面,增加死亡人數是可預期的,「所有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死亡率,不能說他是超額。」
祝年豐表示,超額死亡是國家內部死亡現象的長期趨勢、週期變化或是短期波動。人口老化而微幅增加死亡,這是長期波動。夏天意外溺水死亡多而冬天流感中風死亡多,這樣的交替是週期變化。而短期波動就像2020年是疫情第一年,台灣總死亡人數就增加了一萬多人,就可能與疫情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祝年豐表示,嬰幼兒每年死亡人數都差不多,65歲長者則是隨人口老化每年會多死一些,但如果經過校正,發現某一年波動突然變大,就要去思考是不是有天災人禍或疫情等原因。2020年疫情來襲,可能有人感染但沒檢驗就死亡了,可能有人直接死於感染,也有很多慢性病患因為疫情導致就醫環境改變,就沒有按時回診領藥,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失控,也會增加死亡。
祝年豐表示,雖然有些死亡診斷不是那麼標準,但死亡增加與疫情的關係,其實是可以透過分析資料去了解,這是值得探討的議題,應該要回頭去看。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口罩還要戴多久?美研究:疫苗達標後室內再戴2到10周
影/BA.5病毒進入社區 李秉穎曝「可能已有一段時間了」
BA.5入侵!超強傳播力可1傳12 醫曝「本土1怪象」:社區恐早有了
專家建議 指揮中心7月16日可以解散
學者示警:6月超額死亡達30%
國內現首例BA.5 專家曝這時疫情再起:單日5萬例甚至更高
6月超額死亡30% 學者示警:這事再拖 暑假仍超額死15%
預防感染新冠病毒,清洗物品和改善通風哪個比較重要?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染疫解隔仍不適卻非長新冠 中醫調養緩解後遺症
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疫苗誠可貴,但解藥更關鍵
5到11歲兒童第2劑打氣低 醫師提醒重症有9成都未打疫苗
確診康復後又出現症狀是二次感染?感染科專家授重複感染後該怎麼辦
7歲女童打一劑仍中MIS-C 台大醫:至少需兩劑
澳門又驗出芒果新冠病毒 專家:應只是病毒殘骸、無傳染性
每5人就有1人中「長新冠」! 醫師:6大染疫後遺症別輕忽,教你判斷自己是否有後遺症
我有長新冠嗎?醫師建議「症狀明顯與過去不一樣」要釐清治療
台灣每百萬人染疫死亡數再攀升? 莊人祥:確實有可能
0至9歲染疫孩童致死率下降 羅一鈞曝主要關鍵因素
BA.4、BA.5已入社區? 羅一鈞:不敢說沒有、但還不會流行
MIS-C個案暴增全轉危成重症? 羅一鈞給答案
幼兒莫德納延遲抵台 兒童出現氣喘等6症狀快就醫
小朋友確診後若出現這些症狀 台大醫:恐為MIS-C
女性患長新冠機率比男性高 研究揭男女性較易出現哪些症狀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莊人祥估本土跌破萬例「也許要到七月底」
染疫3個月後仍感不適 長新冠綜合症快就醫
新冠、流感一起來 今年新考驗
專家指下半年新冠防治3個回歸 最後考驗在流感季
兒童感染Omicron增5倍 引發MIS-C、腦炎外還可能中風
本土確診數再下降 莊人祥曝「循環規則」:估這幾天3萬至4萬間
猜你喜歡
當醫師確診時/服藥後病毒量卻比染疫時更高 兒科醫牛道明提醒確診者務必做到一事
Omicron BA.5首例本土案例! 羅一鈞:尚未威脅社區
國內現首例BA.5 專家曝這時疫情再起:單日5萬例甚至更高
每5人就有1人中「長新冠」! 醫師:6大染疫後遺症別輕忽,教你判斷自己是否有後遺症
入境每周總量增至4萬人 714起3類人搭機免2日內PCR報告
確診康復後又出現症狀是二次感染?感染科專家授重複感染後該怎麼辦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BA.5入侵!超強傳播力可1傳12 醫曝「本土1怪象」:社區恐早有了
本土+3萬5699 境外+101 台中、新北5千多例位居一二
看過來!7月1日起 哪「8類族群」可打第4劑?
本土增3萬4499例、死亡95例 莊人祥:疫情稍降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疫苗誠可貴,但解藥更關鍵
快篩判讀超過15分鐘無參考價值?C線沒顏色正常嗎?醫師解答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醫師打4劑疫苗意外發現「無症狀確診」 嘆:未來一情況會越來越多
本土確診3萬1364、死亡105例 周志浩:近日都差不多
當醫師確診時/阮理瑛與另一半同時確診 喉嚨劇痛、失去嗅覺最震撼
影/BA.5病毒進入社區 李秉穎曝「可能已有一段時間了」
確診請特休不能申請補償?疫苗險只針對不良作用給付?統整容易忽略漏領的防疫補償金
影/確診者「肺都快咳出來」 服這兩種抗病毒藥物改善
專家憂台疫情恐升8萬例 莊人祥:快打第4劑
獨/確診後出國前準備這證明 三個月內回國檢測費較省
Novavax疫苗將開打 適用對象、不良反應一次看
當醫師確診時/胸腔科權威陳欽明染疫才感悟健康重要性!提醒確診者別恐慌,當成人生難得的休息
解封後要怎麼做才能出國旅遊?出國條件、疫苗施打注意事項一次看
輕症居隔怎麼吃? 營養師公開提升抗疫保護力飲食清單
長新冠咳個不停 中醫師建議按壓這個穴道可有效緩解
我有長新冠嗎?醫師建議「症狀明顯與過去不一樣」要釐清治療
6月超額死亡30% 學者示警:這事再拖 暑假仍超額死15%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