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波新冠肺炎中、重症者八成為逾六十歲以上長者,依規定,六十五歲以上或有其他高風險因子者,輕症時就應使用抗病毒口服藥,但指揮中心迄今僅開出一千九百多人份口服抗病毒藥,相較於每天數萬人確診,顯然多數確診者在發病初期無法獲得抗病毒口服藥。
醫院臨床醫師指出,開藥流程繁瑣,視訊門診根本很難開立抗病毒藥。專家則示警,重症高風險病人要力求五天內給藥,否則會死傷慘重。
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居家照護收案逾十二萬人,但藥局發配居家照護確診者僅卅七人份口服抗病毒藥物。北部某醫院急診醫師表示,該口服藥只存放在特定醫院,開藥後得向存藥的醫院申請。因藥物交互作用多,若病人符合用藥資格,還需查詢雲端藥歷、做檢查,才能確定是否可以用藥,另需衛教病人停藥後的注意事項,流程長達兩小時,不但醫師勞累,也降低病人用藥意願。
台北市開業小兒科醫師詹前俊表示,這波本土疫情爆發迄今已快一個月,總確診已超過二十八萬例,但最近兩天才被允許開立抗病毒藥物,且主對象為長照機構、護理之家等長照機構住民。上禮拜北市醫師公會開會討論,之後依照區域分配居家照護病人,由臨近診所提供照顧,因此,目前尚未針對任何一名居家確診者開立抗病毒藥物。
在遠距視訊軟體方面,詹前俊表示,健康益友App介面不好使用,大多診所採用自家原本LINE帳號,主要服務老病人,開立一般症狀治療藥物,再由病人親友至診所藥局領藥。指揮中心終於允許診所開立抗病毒口服藥,但診所還沒收到健保開藥代碼,部分基層診所醫師想幫居家照護患者開立此藥,還得想辦法問到代碼。
「符合用藥資格的病人能否在確診三到五天內取得藥物,是現階段防疫關鍵決戰點。」台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沈麗娟表示,現在給藥速度不盡人意,許多人該用而未用,不但居家照護者的供藥還沒完全到位,連醫院開藥情況可能都不夠理想。然而,長者重症風險是年輕人的三倍到兩百倍,用藥後風險可減少八成以上。
沈麗娟建議,政府應積極改善用藥流程,例如,減少開立處方限制,開放診所及藥局投入輕症者的診療、處方和衛教,以減輕醫院負擔。針對符合用藥資格的民眾,特別是常見慢性病共病,應提供更多友善的衛教資訊,強化病人對於用藥的認知,提升民眾用藥意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