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疫情延燒如何與病毒共存? 醫師曝須做到這一點
新北市亞東醫院一名非專責病房護理師確診,院方緊急篩檢5000人,檢驗結果竟都是陰性,顯示病毒已進入社區。北市聯醫主治醫師姜冠宇於臉書PO文指出,大家會擔心Omicron疫情擴散,是因為「底子」還練得不夠,當第三劑覆蓋率達6成以上,就可以追求與病毒共存的未來。
大家都說Omicron來了,好可怕,但是可怕在哪裡,不是看起來都是輕症嗎?姜冠宇說,大家會擔心疫情擴散,是因為「底子」還練得不夠,也就是說,目前第三劑疫苗覆蓋率仍不足,若能衝完第三劑覆蓋率,Omicron就真的不用怕。
姜冠宇說,指揮中心原本考慮春節專案7+7方案,是考慮Delta所需的足夠二劑覆蓋率已經達成,所以讓出一些防疫旅館量能,且也看國際狀況,因此做開國門的準備,但運氣很不好,Omicron挑這種時間來叩門,並帶著打完三劑才合格、又可以廣泛感染兒童的特性來,撇開抗重症,以社區抗感染來說,我們突然等級不夠無法破關。
目前討論要不要恢復14+7等議題,姜冠宇說,基本上第三劑覆蓋率到達6成以上的社區,是可以準備與病毒共存的。
姜冠宇說,若用天氣來比喻,所謂與病毒共存,是社區難免飄著微雨,但是有廣泛施打疫苗後,大部分人都有雨傘,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不能打疫苗的小孩,但如果太少人打足夠的疫苗,導致病毒囂張起來,那等於是狂風暴雨,那該地區大家有撐雨傘也沒有用。此時除減少外出、群聚的社交能量外,同時也等待大家把第三劑打完,方能期待在春節後討論與病毒共存。
依美國過去施打疫苗兩劑資料,當一、二劑人口達到一定規模時,可以明顯看到已施打一、二劑族群壓制確診率與住院率,並與未接種者做比較。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於美國Delta襲來之前,經歷4月高峰時,疫苗接種挽救約 24萬0797 人,並避免約 113萬3617人住院,同期避免被感染的病例數量預計將超過1400萬例。
姜冠宇說,目前國內疫情為零星案例進入社區,化為零星感染,雖然可能還是會感染,但是面對Omicron疫情,當多數人接種第三劑疫苗後,病毒將四處碰壁無法囂張,就是我們要追求病毒共存的未來。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國民黨:Omicron新變異株有突破性感染 曾染疫恐再感染
「無敵星星」保護力引討論 羅一鈞曝細節:效果見仁見智
確診康復者=拿無敵星星?醫曝:效果短暫「不如先做這事」
美研究發現:50歲以上確診者 恐增加罹患帶狀皰疹風險
可獲「綜合免疫力」? 專家:自然感染可能付生命代價
變異株恐再掀起疫情 陳時中:重複感染成常態可能性高
打了疫苗再感染就超級免疫?金傳春:政府應全力防疫
本土疫情嚴峻 何美鄉3招教學保護5歲以下孩童
影/解隔日還是2條線 醫師指7+7政策讓很多人感到3條線
腎臟病能吃清冠一號嗎?使用新冠口服藥有無禁忌?醫詳解腎臟病患染Omicron該怎麼辦
疫情「丘陵」6月會轉折 李秉穎估9月後可望正常生活
李秉穎:體溫飆破這數字就慘了 超過24小時才是真退燒
李秉穎以國外數據駁「超額死亡」 專家:這是自己跟自己比
新冠後遺症致運動能力衰退 專家教如何復健助改善
醫療量能達極限、投藥太慢 專家:2大因素致重症死亡升高
醫療量能不足 台灣陷長者超額死亡
何美鄉:打疫苗加受感染的綜合免疫 是最好免疫
羅一鈞:疫情仍在上升、未來一周達高峰
每萬人多死28人!學者:調整量能以減少長者超額死亡
第三種口服神藥能防重症?抗憂鬱症藥氟伏沙明可治新冠嗎?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小兒科醫師:兒童染疫COVID-19少數可能痙攣 沒發燒也應採檢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提早與病毒共存恐加重醫療負擔 專家:若放鬆居隔就應調降傳染病等級
醫療量能吃緊! 公衛學者:逾70歲死亡數高於背景值
衛福部怪基隆轉診搞錯系統 醫:EMOC也要一家家打電話
化痰藥NAC可減少新冠4成死亡率?臨床研究卻這麼說
綠色通道難補人力缺口 專家促設兒童專責醫院
打滿三劑放寬居隔條件? 專家無奈:重點是調降傳染病等級
基隆2歲童逝指揮中心稱病床夠? 醫師工會:關鍵在人力
猜你喜歡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QA/快篩陽性怎麼辦?家人同事確診了怎麼辦?5張圖表快速了解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史勸世 別為吃「無敵星星」故意染疫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怎麼辦?中醫權威陳潮宗提示3階段保健法,可緩解長新冠不適症狀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居隔再鬆綁!明起接種三劑疫苗免居隔 每兩天需快篩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居家隔離怎麼伴?/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還是滿七天就自行解隔?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健康益友都預約不到?視訊診療4管道,虛擬健保卡也可看!全台支援虛擬卡院所名單公開
唾液快篩開賣!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快篩陽=PCR陽」對象再放寬? 陳時中:逐步擴大適用範圍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飼主確診了毛小孩怎麼辦?我會將新冠病毒傳給貓狗嗎?美國CDC給寵物家庭的5個防疫建議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