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抗疫現曙光 陽交大AI找出比瑞德西韋更強潛力藥
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延燒,各國莫不加緊開發疫苗,但尋找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率領的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老藥,具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力,其中一款的藥效在細胞和動物實驗中,甚至顯示比全球寄與厚望的瑞德西韋強數十倍;部分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月刊:奈米領域」(ACS Nano)。
楊進木表示,由於發現新冠病毒和SARS很像,而2003年台灣累積很多SARS的資料,因此給予AI大數據很大的機會。因此根據SARS的關鍵蛋白酶,找尋天然物五萬多種和FDA核准的藥物來與之匹配。
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法,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以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篩選出15款藥物,再進入細胞和動物實驗。
楊進木表示,運用我國第四號新冠肺炎病人的檢體進行試驗後,最終篩選出四款藥物。前三款分別為C肝用藥巴色匹韋(Boceprevir)、B肝用藥特拉匹韋(Telaprevir)、愛滋抗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主要阻擋新冠病毒的複製。
另一款抗發炎舊藥(JMY206),在倉鼠實驗上則發現,不論在防止新冠病毒入侵、阻擋病毒複製以及減輕感染後的免疫細胞風暴上,都比瑞德西韋效果好數十倍。但因研究尚未發表,因此無法公開此款藥物名稱,預計四月會發表於國際期刊。
楊進木也表示,若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除了疫苗之外,抗病毒藥物也是抗疫的重要關鍵。而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潛力藥物重新搭配,抗疫效果更佳,因此未來也可能研發不同比例的合成新藥,協助抗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莊人祥估本土跌破萬例「也許要到七月底」
染疫3個月後仍感不適 長新冠綜合症快就醫
新冠、流感一起來 今年新考驗
專家指下半年新冠防治3個回歸 最後考驗在流感季
兒童感染Omicron增5倍 引發MIS-C、腦炎外還可能中風
本土確診數再下降 莊人祥曝「循環規則」:估這幾天3萬至4萬間
台灣首例猴痘現蹤 專家曝「不典型症狀」難阻傳播
長照機構住民致死率不算高? 專家曝比這數字才有意義
疫情名家觀點/銀髮族染疫重症風險高,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啟動社區關懷,守護長者就醫安全
新冠確診人數未來趨勢多起伏不定 專家曝兩大關鍵原因
陳建仁:BA.4、BA.5進來台灣是遲早的問題
確診下降、病故居高不下 莊人祥:死亡是落後指標
中榮發現新冠肺炎blaCcrA抗藥基因 登國際期刊
北部「三流」活動增加再掀疫情? 專家曝下周是關鍵
公衛學者估6月疫情進入平原期 莊人祥:對疫情走向樂觀
何美鄉詳解無敵星星 打3劑疫苗加自然感染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史丹佛研究:新冠腦霧與化療腦相似 即便輕症也會在大腦引起發炎反應
【重磅快評】一天帶兩個風向 蘇貞昌不累嗎?
成人MIS-A致死率兒童三倍? 羅一鈞:需排除年齡等因子
長新冠九大症狀這種最痛苦 惡性循環生活品質差
《刺胳針》研究:Omicron引發新冠後遺症風險比Delta低!醫師提醒一件事
二次感染定義將明列 專家:後續用藥、隔離都未討論
清冠一號並不是新冠用藥 而是「外感時疫」的臨時許可處方?
幼兒等BNT? 專家:有疫苗就打
國外研究:染疫住院童 四分之一恐有長新冠後遺症
獨/因應BA.4、BA.5疫情 張上淳曝未來監控要做這件事
「二次感染」定義近期將明列:三個月內再驗出PCR陽,符合三條件將認定二次感染!
Omicron致死率將再創高 專家曝此波疫情結束時間點
「二次感染」定義擬介於1至3個月 羅一鈞曝要3條件評估
猜你喜歡
當醫師確診時/從未在外聚餐、高規格防疫仍快篩陽性!感染科醫師施長慶:千算萬算不如一次家中聚餐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有症狀卻快篩陰?專家示警:出現2症狀就別忍 尤其是年輕族群
今本土+2.8萬 單日確診人數創近兩個月來新低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一天內全家都中 泌尿科醫師曲元正:即便有無敵星星依然不敢大意
染疫3個月內不能打疫苗? 專家:打了浪費
本土今增4萬8283例、新增死亡166人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當天竟不是臥床休息 婦癌權威賴鴻政染疫仍做一事避免肺部積痰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當醫師確診時/「Omicron比想像中強!」胸腔科醫師李國賢染疫:喉嚨乾最痛苦,孤獨感最揪心
史丹佛研究:新冠腦霧與化療腦相似 即便輕症也會在大腦引起發炎反應
本土個案回升至4.4萬 莊人祥:較上周二下降二成
南投老婦外出取藥 健保卡一插竟是「確診居隔期」開罰20萬元
【重磅快評】一天帶兩個風向 蘇貞昌不累嗎?
確診新冠肺炎可以吃什麼?營養師教如何避免進展為中重症
「二次感染」定義近期將明列:三個月內再驗出PCR陽,符合三條件將認定二次感染!
北部「三流」活動增加再掀疫情? 專家曝下周是關鍵
莫德納兒童疫苗指引通過 建議0-6歲幼兒打2劑
陳時中淡出記者會為選舉? 莊人祥:指揮官都有參加各項會議
確診者居家隔離垃圾怎處理?密封消毒靜置3步驟不可少
該不該打第4劑?前台大醫揭「2情況」可不打:效果有限且不持久
清冠一號並不是新冠用藥 而是「外感時疫」的臨時許可處方?
輕症確診喉嚨痛不喝水更嚴重 耳鼻喉醫授可吃這些食物減痛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Novavax疫苗月底到貨何時能打?莊人祥:7月14日後才開放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確診條件新增 莊人祥:核酸試劑快篩陽即確診
增369例中重症個案134死 11歲女童重症、MIS-C已出院
當醫師確診時/病人休克沒床被迫躺地上CPR!急診醫吳紋綾:因染疫更能同理確診者說不出的痛